时间|他的香港,她的马来西亚:黎紫书、马家辉共话作家与成长之地

黎紫书的《流俗地》以马来西亚怡保为“地” , 马家辉创作的两部长篇小说《龙头凤尾》《鸳鸯六七四》以中国香港为他的城 。 两位作家 , 都以自己生长的土地为根基 , 叙说属于自己的故事 。
11月26日晚 , 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单向空间联合主办的“市井人间的流俗与不俗———《流俗地》新书分享会”在线上举行 。 著名作家马家辉与《流俗地》作者黎紫书 , 围绕长篇小说《流俗地》 , 深入探讨文学、时间、城市与人的命运 。
时间|他的香港,她的马来西亚:黎紫书、马家辉共话作家与成长之地
文章图片

直播实况 黎紫书&马家辉
他的香港 , 她的马来西亚
《流俗地》是黎紫书的最新长篇小说 , 以马来西亚锡都为背景 , 以一个被居民喊作“楼上楼”的小社会拉开序幕 , 娓娓述说着一个盲女和一座城市的故事 。 全书以归来起始 , 也以归来结束 。 小城人物在生命狂流里载浮载沉 , 薄凉活着 , 无声老去 。 他们冷眼、坎坷、孤寂、拥有短暂欢乐 , 却都像电光石火 , 刹那间便走到时间尽头 。 小说中猫咪喵呜一声——命运之水 , 流于俗地 。
该书问世以来广受好评 , 荣获2020年亚洲周刊十大好书、2021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好书”等多种奖项 。
在分享会上 , 黎紫书谈到 , 《流俗地》出版之后 , 非常受到在马来西亚其它地方的读者的欢迎 , 因为他们觉得好像也是在写他们那个地方 。
“作为作家 , 说是我们选择要写这样的题材 , 但在某种意义上 , 好像也是没有选择的 。 ……你一生的大半岁月都投注在这个地方和这个地方的人身上 , 你对他们了解了很多 , 你知道他们怎么说话 , 他们想什么、吃什么 , 怎么可以不写他们?所以《流俗地》的写作 , 我觉得我是没有选择的 。 我不晓得以后还会写怎样的长篇 , 《流俗地》写出来以后 , 作为写长篇的使命 , 我至少是在某种意义上完成了 。 ”
至于马家辉出版《龙头凤尾》 , 黎紫书谈到 , 像他这样大年纪才开始写长篇 , 大家都好奇他会写怎样一个故事?结果是写了香港 。
“我们到了这个年纪就会这样 , 写长篇小说 , 首先想到的就是你最熟悉的 , 或者你对它用情最深的 , 投注最多情感在里头的东西 。 比如你的中国香港 , 或者我的马来西亚 。 虽然小说是从锡都开始写 , 但事实上我要写的是整个马来西亚华人社群的变化 。 ”黎紫书说 。
时间|他的香港,她的马来西亚:黎紫书、马家辉共话作家与成长之地
文章图片

直播实况
于马家辉而言 , 写作自己那片土地上的故事 , 他更看重的是“用情” 。 《龙头凤尾》出版之后 , 马家辉接受访谈 , 很多标题都会写“马家辉:我欠湾仔一个故事” 。
马家辉说:“湾仔是我成长的地区 , 我欠它一个故事 。 除了了解 , 还有用情 。 对于你想写的那些人、那些事 , 就算你不熟 , 你可以去查材料 , 可以想象 。 可是用情就是生命的经验 , 你用过情了 , 至少对我个人来说 , 我欠我长大的那个区一个故事 , 再推而广之 , 那个年代的香港 , 比我更早的 , 我的父辈的香港 , 我欠他们一个故事 。 ”
“所以这是好多从事创作的作家的必经之路 。 ……我希望能把我成长的地方、用情的地方写出来 , 这也是对自己的一个交代 。 ”
《流俗地》这部小说 , 读来很有沧桑感
谈及阅读小说《流俗地》的体验 , 马家辉说:“这部小说 , 我读来很有沧桑感 , 不管男女 , 不管活在哪个城市 , 不管年龄 , 我们只要有些生活经验 , 都会有这种沧桑感 。 假如用张爱玲的说法 , 便是‘苍凉’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