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用作品诠释海派文化新理念,任伯年艺术研究会首届书画创作大展登陆上图

海派#用作品诠释海派文化新理念,任伯年艺术研究会首届书画创作大展登陆上图
文章插图

近代中国画大师任伯年开创的海派文化艺术之风,将在上海数字化转型、迈向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进程中奋发扬起。
任伯年艺术研究工作委员会新近在沪成立,今天,其首届书画创作大展登陆上海图书馆,用作品诠释海派文化的新理念。
海派#用作品诠释海派文化新理念,任伯年艺术研究会首届书画创作大展登陆上图
文章插图

汪观清《桃林放牧》
任伯年艺术研究工作委员会推出的这个书画展,洋溢着一种海派文化新理念的求索精神。展览从全市一千多件征集的作品中,挑选了150幅优秀作品展出。
展出的作品,有当代名家大作,也有敢于创新的新秀佳作。名家杨正新的花鸟画《岭上开遍映山红》,水墨淋漓而又具有浓浓的当代装饰味,是一幅典型的海派新作。杨正新是现当代花鸟画大家江寒汀的弟子,江寒汀又是集任伯年、虚谷、蒲华、吴昌硕清末“海派四杰”之大成者,杨正新作品海派血统自然纯正。汪观清的《桃林放牧》图,萌态两牛,有唐韩滉画牛的神韵,又得素描的丰满造型,也是一绝。名画家车鹏飞写毛泽东诗意的山水画,笔墨追宋元,古拙中不乏华丽,然又很个性很当代,正是海派新文化的生动注解。
海派#用作品诠释海派文化新理念,任伯年艺术研究会首届书画创作大展登陆上图
文章插图

杨正新《岭上开遍映山红》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海派文化”一词已经成为上海文化的一种指代符号。然而,因为历史原因,“海派文化”从被冷落的边缘到迅速突起,难免有“浮泛”之状。
在名画家赵仁年老先生看来:“不是出现在上海的都可以称之为海派,不能使海派文化现象庸俗化,要讲科学性。”今年5月,在庆祝建党百年华诞的红流中,他与在沪的一批知名书画、篆刻艺术家朱涛、周思言、费名瑶、秦林山等联合发起组建任伯年艺术研究工作委员会。
海派#用作品诠释海派文化新理念,任伯年艺术研究会首届书画创作大展登陆上图
文章插图

在成立大会上,市文联所辖的上海市城市美学促进会的会长李疑指出:“建立专门研究机构,与一百多年前的中国画创新宗师时空对话,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追寻海派文化的源与流,是当前上海数字化转型、建设国际一流城市的需要。”
李疑从辩证逻辑的角度,归纳出海派新文化概念内涵的三个要素,一是传统的彻底性,二是全国优秀文化的集中性,三是世界文化精粹的兼容性,引发了文化艺术界许多人士的共鸣。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王明明,为任伯年艺术研究工作委员会的海派新文化杂志题词。任伯年曾孙、摄影家任克陆奔波于上海和任伯年的家乡之间,为工作委员会提供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北京徐悲鸿纪念馆馆长、徐悲鸿之孙徐骥对工委会敞开了任伯年作品的珍贵馆藏。还有吴湖帆之孙吴元京、陆俨少之子陆亨、陶冷月之子陶为浤、董天野之子董之一、唐云之子唐逸览、刘海粟之女刘蟾、乔木之女乔苏苏、吴昌硕曾孙吴超等十数位中国现当代书画大师的后裔们,也从四面八方向海派新文化研究机构传送相关资料,提供原创作品。
海派#用作品诠释海派文化新理念,任伯年艺术研究会首届书画创作大展登陆上图
文章插图

值得一提的是,任伯年艺术研究工作委员会成立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嘉定创办了一个创研基地。“我们是市文联辖下的社会团体,用艺术作品和学术作品诠释海派文化新理念,是我们工委会的主要工作。”任伯年艺术研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沈龙海说。3个月内,市区来基地开展创研的艺术家超过200多人次。此次展出的作品中,来自嘉定创作基地的原创作品占到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