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瓶|回眸丨桂林有此“天下一绝”

梅瓶|回眸丨桂林有此“天下一绝”
本文图片

作为目前国内规模最大、陵墓数量最多、保存最完整的明代藩王陵墓群 , 桂林靖江王陵体现了明代南方陵园建筑艺术的高超水平 , 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研究价值 。 在已经出土的众多随葬品中 , 最珍贵最有特色的当属梅瓶 。
据靖江王陵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 , 迄今为止 , 已从靖江王陵各墓葬中发现、出土了300多件梅瓶 。 这些梅瓶都产自江西景德镇 , 既有皇家御赐的 , 也有商贾进贡的 。 看得出来 , 这些瓷中精品当时被统治者视为等级地位的标志 。
近代学者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一书中 , 曾经详细地描述了梅瓶的形制、特征及名称由来:“梅瓶口细而颈短 , 肩极宽博 , 至胫稍狭 , 抵于足微丰 , 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 , 故名梅瓶 。 ”知名收藏家马未都在《醉文明》一书中认为 , 历史上 , 各大窑系都曾制过梅瓶 , 其造型的优美程度可以说是天下第一 。
【梅瓶|回眸丨桂林有此“天下一绝”】事实上 , 梅瓶还有过另一个名字——“经瓶” 。 这跟宋代皇家的讲筵制度有关 。 当时 , “讲经”也叫“讲筵” 。 讲完之后 , 皇帝要招待大家吃喝 。 筵席上用来装酒的 , 就是这样的瓶子 。 所以 , 它又叫“经瓶” 。
自唐代出现 , 梅瓶的储酒功用一直沿续到元明时期 。 随着社会的发展 , 梅瓶逐渐具有了陈设装饰的功能 。 明中晚期以后 , 梅瓶的观赏陈设作用则越来越明显 , 清代出了很多传世的梅瓶 , 应与梅瓶此时主要用于陈设装饰有关 。
除了用于陈设 , 梅瓶也常被作为明器随葬 。 它们的出土 , 也成为中国古人生活状态的绝佳明证 。
把梅瓶作为酒具 , 这在许多梅瓶的铭文中都有所反映 。 如上海博物馆藏有两件宋代磁州窑白地黑花梅瓶 , 一件书写“清沽美酒” , 另一件书写“醉乡酒海” 。
而靖江王陵出土的两件梅瓶 , 也同样印证了这一说法 。
梅瓶|回眸丨桂林有此“天下一绝”
本文图片

携琴访友梅瓶 , 现藏于桂林博物馆 。
一件是1972年从安肃王陵中出土的青花携琴访友(携酒寻芳)梅瓶 。 该瓶造型端庄 , 美观大方 , 现藏于桂林博物馆 。 瓶身图案中描绘的是:一位高士神态怡然地骑马慢行 , 琴童挟琴在前引路 , 仆人挑着酒食在后随行;远处群山起伏 , 碧水荡漾 , 深得传统中国水墨画的神韵 。
这件出土文物让人啧啧称奇的 , 除了精湛的制作工艺 , 还有画中精准描绘的人物形象:仆人肩上一头挑着竹编的三层食箪另一头则挑着装满美酒的带盖梅瓶 。 这幅瓷画直观地反映了梅瓶在当年的真实用途 。 研究人员认为 , 这件文物不仅以完美的工艺反映了明代制瓷巅峰时期的高超成就 , 也以独特的表现手法 , 真实再现了当时文人的生活方式 。
另一件则是1983年5月自温裕王陵出土的青花高腰双龙抢珠带盖梅瓶 。
梅瓶|回眸丨桂林有此“天下一绝”
本文图片

青花高腰双龙抢珠带盖梅瓶出土时装有乳鼠酒 。
该梅瓶出土时 , 瓶盖被拌有糯米浆的石灰膏封得严严实实 。 工作人员打开盖后才发现 , 里面竟是一瓶香沁浓醇的乳鼠酒 。 酒中泡有三只未长毛的乳鼠 , 以及红枣、荔枝、龙眼等各种滋补的中药材 。 这瓶酒颜色晶莹红艳 , 历经400余年 , 依然保存完好 , 弥足珍贵 。
据考证 , 这瓶酒是用桂林三花酒制作的特产补酒 , 对产妇有大补之功 。 桂林三花酒作为广西名酒 , 至今已有1000多年生产历史 , 宋代时曾以“瑞露”之名进贡朝廷 。 因此 , 这瓶乳鼠酒的出土 , 不仅是研究古代桂林酒文化源流极为难得的实物资料 , 也直接印证了梅瓶作为储酒器的用途 。 专家认为 , 梅瓶藏酒 , 反映了人们对“清(青)平(瓶)长(藏)久(酒)”生活的向往 , 并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精深奇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