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厅$海内外乐迷热情加盟,这家俱乐部见证古典乐在上海风生水起( 二 )


音乐厅$海内外乐迷热情加盟,这家俱乐部见证古典乐在上海风生水起
文章插图

音乐厅$海内外乐迷热情加盟,这家俱乐部见证古典乐在上海风生水起
文章插图

32岁的项页则是受父亲项震的影响,从出生起就在家里听交响乐。项震不仅是上交的资深老乐迷,更是会员俱乐部一位活跃的老会员。他还在今天活动现场担任主持人,对上交的过往现在如数家珍,并回忆了自己印象最深的那场演出。“2018年5月12日,上交在汶川大地震十周年时,由余隆大师指挥演出了马勒的“复活”(《第二交响曲》),当第五乐章人声响起时,我眼泪情不自禁往外流。当他一个半小时一气呵成,落下指挥棒, Bravo四面响起时,我相信,如果没有去过上交音乐厅现场感受过这样的时刻,再多的语言都是苍白的。”
上海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乐迷,把听现场音乐会融入生活日常
2011年,上海交响乐团会员俱乐部成立。这之后的十年,古典音乐在上海更加蓬勃发展,也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乐迷,爱上古典音乐。正如来自亚美尼亚的上海交响乐团团长助理马星星所感受到的,“在国外我每次去看演出时,大多数都是老年人在听古典音乐;而在中国却是另一番景象,观众席里有很多五六岁的小孩,他们每次来看演出时,可以坐在那里两个小时不动也不闹。”
16岁正在读高二的左伊,十年前,就和马星星口中那些“五六岁小孩”一样。当年,她每个周末都盼望着去湖南路105号听一场室内乐,她记忆最深的是音乐会开场之前的“抢位置游戏”。“当时的座位是一排排老式座椅,无法对号入座。所以我们要提前半小时到一小时以上去门口排队。有一次周末眼看时间来不及了,又打不到车,我和妈妈只能一路跑到演奏厅,那天晚上演的是巴赫《勃兰登堡协奏曲》,那也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看到大键琴。”现在上交官方微博上还有一张照片,摄影师拍的第一排观众席中,有一个坐姿笔挺、目不转睛盯着舞台的小朋友,那就是左伊。后来,她还加入了上海夏季音乐节学生节日乐队,并开了乐评公号,以多种不同身份与上交继续相随。
音乐厅$海内外乐迷热情加盟,这家俱乐部见证古典乐在上海风生水起
文章插图

而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博士一年级在读的傅小敏,从在杭州工作时,就会在周末赶到上海听上交演出。到上海工作以后,她如愿以偿住到上交附近。有段时间,傅小敏甚至每个礼拜听两次音乐会,她印象最深的是去年年底《协奏的盛宴》音乐会,在现场看她到了很多老朋友,竟有一种古典乐迷过年的感觉。“去音乐厅现场听音乐会的两个小时里,手机是没有信号的,它会把你外界的一切繁杂纷芜屏蔽在外,在那个空间里,不自觉就全身心地打开所有感官,进入音乐当中,进入我的精神避难所。”
打造构成多维矩阵,为交响乐的未来培养更多观众
“本世纪初,曾有一个不完全统计说上海乐迷只有6000人,这个乐迷标准是指一年看四场演出;而到了今天,我们虽然没看到新的权威数字统计,但我相信这个数字是很惊人的。”浙江音乐学院艺术与文化管理高等研究院院长、上海大歌剧院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林宏鸣认为,这种变化由很多因素促成。比如,上海有中国历史最悠久的交响乐团——上海交响乐团,这是人文基础;各大音乐节的举办,以及本世纪以来东方艺术中心和上交音乐厅等剧场的建成,这些硬件和软件的综合力量,则促进本世纪交响乐演出和观众培养在上海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
【 音乐厅$海内外乐迷热情加盟,这家俱乐部见证古典乐在上海风生水起】林宏鸣认为,最近十年,上交不仅有自己的音乐季和配套预售票等一系列管理和服务,也打造了很多构成多维矩阵的品牌,进一步推动了交响乐发展和观众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