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赞!辛弃疾的一首千古绝唱,言简意深,写尽人生的无奈,令人回味无穷
作者:平儿,我不是《红楼梦》里的平儿,我是聊历史的平儿。若要转载,请联系我授权哦~~~1、辛弃疾的名篇《丑奴儿》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代: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文章插图
辛弃疾的这首《丑奴儿》,是他遭到弹劾后,闲居带湖时写的,对于很多人来说都不陌生。哪怕是从来没有读过此词的人,也会觉得此词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却又言简意深、回味无穷。说它通俗易懂,是因为既没有用典(熟悉稼轩的人都知道,他是个用典高手),也没有生僻字,读完就懂。说它朗朗上口,是因为此词多用重复的修辞手法,且十分押韵,读起来十分顺畅。说它言简意深,是因为它的内容很简单,却包含了一个人从少年到中年的心态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此人经历的红尘中事,看过的世态炎凉,也就不言而喻了。说它回味无穷,是因为容易引起很多人的共鸣,不少人读完此词后,都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自身,是如何从轻狂少年,走向佛系中年的。《丑奴儿》此词,说是辛弃疾本人内心的写照也不为过。那么,辛弃疾究竟经历了什么,以至于发出如此感慨?他的少年时代真的是"不识愁滋味"吗?他人到中年写出此词,又遭遇过什么?2、辛弃疾的少年时代辛弃疾的少年,其实并不算完全的"不识愁滋味"。辛弃疾还在婴幼儿时期,他的父亲辛文郁就去世了。因此,祖父辛赞只好亲自拉扯、教育这个孙儿。辛家虽然是书香门第、官宦之家,但是,北宋灭亡后,骤变之下,辛赞没办法携家南逃,只好滞留在济南,接受了金朝委任的官职。因此,辛赞不仅教辛弃疾读书写字,还让他练功习武,告诉他以后要报效大宋。
文章插图
就这样,抗金复国的种子深深埋在了辛弃疾的心中,在往后的岁月里发芽、长大……辛弃疾背负着国仇家恨,内心自然不会太轻松。但是,正因如此,他也有了人生的奋斗目标,他认为,只要自己努力读书、学习兵法、效力大宋,就一定可以击退金兵、收复故土。因此,少年时的辛弃疾,比起中老年时的辛弃疾,还算是"不识愁滋味"的。年少的时候,一切都充满希望,觉得自己只要足够努力,就可以实现梦想。3、辛弃疾的中年时代但是,人到中年,为南宋朝廷效力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呕心沥血所作的《美芹十论》,并没有得到皇帝的重视,而抗金复国的计划,也因为主和派的阻挠一拖再拖。这也就罢了,更让辛弃疾心寒的是,他辗转各地、为官多年,每到一处都造福一方百姓,宋孝宗赵昚却听信小人谗言,要罢黜辛弃疾。辛弃疾在湖南平乱剿匪,被说成奸恶残暴,难道还把匪徒供起来让他们继续祸害百姓吗?辛弃疾建立飞虎军,却被说成用钱如泥土,试问,哪个军队的建立不需要资本?
文章插图
到这里,辛弃疾可以说是"识尽愁滋味"了。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收到了罢黜制书。他没有气愤、没有争辩,只是默默收拾家当,带着一家老小回到带湖居所,开始享受赋闲怡家的生活。本文开头介绍的词作《丑奴儿》,就是辛弃疾闲居带湖时写的。这可能就是"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吧!辛弃疾没有喋喋不休、四处抱怨南宋朝廷对于自己的不公,而是转向怡然自得的田园生活。那些辛酸往事,不值得提起,还是给自己找点轻松与快乐更加自在。
- 焦釜&为表达“我好穷”,苏轼辛弃疾都写过大作,前者实惨,后者太调皮
- 马如飞#一首词里写下9个“愁”,能让苏轼笑哭,远不及辛弃疾的一句吐槽
- 宋宁宗#大宋“莽夫”辛弃疾,活着不能征服敌人,死后就征服敌人的后代
- 辛弃疾#这首千古名词, 最后两句无人不知, 写出了人生的最高境界
- 辛弃疾#此人写过一篇经典诗词流传至今,他写文章说皇帝是软蛋,他是谁
- 鸣蝉&辛弃疾一首《西江月》,写出了乡村夏日夜晚景象,农村孩子都见过
- 残疾人|职场中,决定地位的“硬核指标”,与领导叫板的“筹码”你有吗?
- 时之路#小寒时节,梅花清绝而生,一阙梅花词,感受辛弃疾与梅花的情缘
- |诗词丨为什么说:“少不读苏东坡,老不读辛弃疾”?
- 辛弃疾@秦始皇霸气的一首诗, 仅仅最后一句, 2200多年无人能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