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苏轼被贬时,王安石给他出了一上联,结果成千古绝对,至今无解

相信在读书的时候,唐诗宋词是很多人的噩梦吧,背,背不过,默写,写不对,恨不得和诗人、词人来个当面对峙,你怎么那么能写啊?诗句还好一些,分行分列,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读起来朗朗上口,关键是字少!
词就不同了,词一般分两段,平仄押韵,样样不同,而且句式参差不齐,基本上是长短句。相对来说,在“词”这一领域中,现在知名度最广的当属“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了吧,他的著作好多都是中学时期的必背词句。
但是这位豪放派的著名词人,也有被难倒的时候,而难倒他的人便是王安石。为了教训苏轼,王安石曾经出了一个上联,结果不仅苏轼没能对出来,到千年之后的现在,还没有人对出来,堪称千古绝对。
司马光$苏轼被贬时,王安石给他出了一上联,结果成千古绝对,至今无解
文章插图

苏轼、王安石的官场沉浮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人称“苏东坡”,今四川眉山人,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生性豁达,为人真诚,爱交友,喜好美食。也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李志敏也曾经评价苏轼:“是全才式的艺术巨匠”。
他的诗词题材广阔,清新豪健,与辛弃疾同为豪放派的代表。有意思的是,与苏轼在文学上的成就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他的仕途,为何会有这么一说呢?
回首苏轼的仕途经历不难发现,他屡遭贬谪,宦海沉浮。难得的是,他还能在贬谪中保持了他豁达的心性,比如贬官黄州时,全家饥寒交迫,后来有一个书生替他向官府申请了一块荒地,苏轼亲自耕种,这块地就是“东坡”,而他自称“东坡居士”。
在此地,苏轼做了很多的诗词,《东坡八首》便是这里的产物:“昨夜南山云,雨到一犁外。泫然寻故渎,知我理荒荟。泥芹有宿根,一寸嗟独在。雪芽何时动,春鸠行可脍。”
司马光$苏轼被贬时,王安石给他出了一上联,结果成千古绝对,至今无解
文章插图

这种清新的诗句,体现了苏轼对生命的热爱,就是这种脱离世俗功利和肉体痛苦的生命活动,才会让他在被贬岭南时,做出“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诗篇。可以说,他的文学成就是伴随着官场起伏逐渐发展起来的。
王安石,同属“唐宋八大家”之一,字介甫、号半山,今江西省抚州市人,北宋时期有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在政治上,他为后人熟知的,就是“王安石变法”。
当时,王安石已官至宰相,为了改善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进而富国强兵,开始主张变法,但是这一举动触及了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的利益。
宋神宗初时还支持变法,但在曹太皇太后、高太后向神宗哭诉“王安石乱天下”后。神宗对变法也产生了怀疑,罢免了王安石的宰相职务。
一年后,王安石起复,继续实行变法,但在宋神宗去世后,后宫妇人和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把持朝政,变法宣告失败,王安石也跌落谷底。
司马光$苏轼被贬时,王安石给他出了一上联,结果成千古绝对,至今无解
文章插图

1086年,王安石病逝于钟山,享年六十六岁。8年后,宋哲宗亲政,支持新政的章惇执政,王安石才得以配享神宗庙庭、谥号“文”。
政治上的势同水火
现在,虽然王安石的知名度不如苏轼广,但是在当时,王安石的地位远在苏轼之上。彼时,王安石为北宋宰相。
现在,王安石也是历史上公认的政治家,列宁就曾评价他:“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那时,苏轼虽然也当过官,但是却没有王安石那样大的成就。
另外,前面我们提到的苏轼遭到贬谪,其中也有王安石的手笔。当年,为了富国强兵,抵御外敌,巩固和加强封建统治,王安石开始大刀阔斧地实行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