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阎晶明:不断抵近鲁迅的世界( 二 )


专业学者应放下身段去传播鲁迅
羊城晚报:用一个时髦词 , 鲁迅在网络上也可以说是一个大IP、大网红 , 他之所以可以跨时空传播 , 与他的创作方式、作品特色息息相关?
阎晶明:是的 , 鲁迅作品的语言本身具有一种不确定性 , 就是这种不确定性让他的作品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和意义 。
同样一句话 , 它既是直接针对当下的某个对象 , 也有可能被别的方式表达别的事情的时候借用 。 因为鲁迅总是在描写具体的事情上能够超拔那么一点 , 但是超拔的那一点就非常了不起 , 就使他的语言更具流动性和丰富性 。
现在网上很多人引用鲁迅的“金句” , 有的是个别人编造的 , 也有很多的确是鲁迅说过的 。 为什么这么多人用?就是因为即便在不同的心情、背景、语境、环境下 , 你读他的某句话 , 也能感觉会心一击 , 不同的人能够做出不同的解读 , 这就是鲁迅作品的特色和魅力所在 。
当然 , 鲁迅也说过希望自己的文章“速朽” , 其实这表达的是他对国民性改造的迫切心情 , 他觉得倘若现实改变后 , 那么他的文章也就无效了 , 如果他的文章仍然是有效的 , 那说明他批评的现象仍然存在 。 这也反映了鲁迅是一个对中国社会、中国历史非常有责任感、有担当的作家 。
羊城晚报:现在都说文艺的阵地在哪里 , 文艺批评家就该在哪里 。 您如何看待鲁迅及其作品在网络上的传播?
阎晶明:我觉得总体上对于传播鲁迅还是起到了积极作用 。 网上还有人把鲁迅的《野草》改编为说唱 , 我觉得效果还是挺好的 。 当然网络传播过程中也有一些错谬 , 但在我看来这就是鲁迅研究者的责任所在 。 面对流行热议中产生的误读 , 研究者应该及时指出来 , 尽可能为大家呈现一个真实、准确、生动的鲁迅形象 。
虽然每个人能做的都是有限的 , 但是老一代的鲁迅研究者中已经有人开始在做了 , 针对网上出现的一些说辞或者议论 , 选择其中一些重点进行辨析更正 。
鲁迅研究界高水平的学者是非常多的 , 但是我特别希望我们这些学者能够放下身段 , 能在鲁迅的社会传播方面发挥更重要、更主流的作用 , 但是这也急不得 。
【鲁迅|阎晶明:不断抵近鲁迅的世界】鲁迅|阎晶明:不断抵近鲁迅的世界
文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