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涛|石涛大师与宝应的书画情缘( 二 )


康熙二十六年 , 乔莱致仕还乡 , 于县治东北隅构隙地治园 , “不叠石 , 不种鱼 , 不多架屋 , 凡雕组藻绘之习皆去之 , 全乎天真 , 返乎太朴 , 而临眺之美具焉” , 取“纵棹之水得清趣 , 一扫尘俗滌烦恼”之意 , 名曰“纵棹园” 。 在此之前 , 乔莱曾致柬侄儿乔出尘句云:“最难忘处梅千树 , 苦忆归时一藕池” , 嘱其先行种柳植梅 。 诗人查慎行《题乔石林侍读梅花庄园图兼送其罢官南归》诗云:湖陂种柳不种梅 , 梅花合向阳陂栽 。 买园旧在最高处 , 尚怕水泛春冰开 。 沙头一篙刺归路 , 清浅今堪跨半渡 。 父老来看侍直图 , 先生笑入花间去” , 从这里 , 我们应该体会到石涛为何要去宝应看梅 。 巧的是 , 康熙三十七年正月 , 乔崇烈专门赋诗《梅花》一首 , 赞颂自家纵棹园的梅花 。 诗云:“叶蛰春方酿 , 园林雪屡封 。 最宜遮瓮牖 , 偏爱迓眉峰 。 生意延新草 , 幽香赴晚钟 。 横斜从雀跃 , 盘折锁蛟慵 。 上谷经年别 , 东家半面逢 。 纳交忧漫与 , 拟赋语羞重 。 野伴呼巢鹤 , 虚生叹蜜蜂 。 巡檐怀杜老 , 一笑得佳供 。 ”
也正是这一年的三月十七日 , 这位风流倜傥、工诗善书、亦书亦画的举人才子专程赴扬州大涤堂看望五十八岁的画师石涛僧 , 并以诗见赠 , 带来“索画之作并笔墨数种” , 这让正“抱微疴”的石涛大师愁闷顿消、心神俱爽 , 而更兴奋的是这位白田乔子家藏先辈珍品巨幅 , “深会其旨 , 渴爱予画” , 是石涛大师的忠实粉丝、同道知音 。
时年三十八岁乔崇烈与远在扬州的石涛大师为何如此这般熟悉亲密呢?这就不能不提及石涛大师的另一位宝应老朋友、布衣诗人陶季先生 。
陶季本名澂 , 字季深 。 后以字行 , 去深曰季 , 明诸生 , 入清隐居 。 康熙十七年 , 拟举博学鸿词 , 坚辞不就 。 工诗画 , 著有《舟车集》 。 《宝应县志》称其“幼负异才 , 于书无所不窥 。 鼎革后 , 弃诸生为五岳之游 。 海内名流 , 所至结缟纻交 , 其最善者新城王公阮亭…… , 归则与陈冰壑、朱秋崖两明经、乔石林侍读暨侍读侄云渐唱和无虚日” 。 陶季与乔崇烈的父亲乔莱十分交好 , 而乔莱也非常欣赏陶季的诗文、画作 , 让自己的儿子乔崇烈、乔崇让、乔崇修跟着陶季学习书法绘画 , 并帮助陶季修建草堂、刊刻诗集 , 这就使乔崇烈、乔崇让弟兄有了认识石涛的机会 。 陶季曾有诗赞乔崇让云:“今君多才最敏妙 , 善学峄山野火碑 。 后代李潮岂足数 , 前者中郎丞相堪追随……”
康熙三十三年冬 , 陶季与石涛大师欢会于郡城扬州 , 陶季赋诗《赠石涛上人二首》云:“皂帽蒙头衣敝衣 , 孤云无着姓名非 。 囊中剩有人间字 , 不是还山即采薇 。 墨沉苍茫众壑生 , 漓江四月暮湖平 。 携来尺幅无多地 , 尚有蛟鱼跋浪声(上人工山水) 。 ”在此之前 , 二人亦曾相会于桂林漓江 。
康熙三十四年春 , 石涛大师精心绘就《山水花卉册》十开寄赠陶季先生 , 其中每一开均有题识 。 如第一开《水墨山水》题云:野外逢人少 , 山坡落叶稠 。 青松如旧识 , 曾到此中否?第六开《水墨菊花》题云:“人言菊不落 , 而骚人用以供夕餐 。 自来菊无实而又有吞以仙去者 , 乃知灵异之变 , 何所不有?偶因点染而并及之 , 以广异闻 。 时乙亥春寄呈季翁先生博教 , 济 。 ”
【石涛|石涛大师与宝应的书画情缘】还值得一说的是陶季先生次子陶蔚年青时曾拜石涛为师 , 并得到石涛大师的绘画真传 。
陶蔚字文虎 , 号卷翁 , 陶季次子 , 诸生 , 官咸阳丞 , 代篆鄂邑 。 著有《爨响》《余响》二集 , 《宝应县志》有传 。 陶蔚曾作《赠大涤老人》《许氏南轩有苦瓜师所书“悠然见南山”之额 , 因题之左》《题苦瓜师画》等诗 , 其《题苦瓜师画》诗云:“我师石涛叟 , 寄想与天洽 。 挥洒腕有神 。 笔劲力不乏 。 异境出人表 , 心手相与狎 。 千涧云中来 。 一峰霄际插 。 傍麓茅茨宽.沿径短松夹 。 流泉能作声 , 侧身左苕霅 。 比之荆与关 , 此种第作甲 。 以法法无法 。 以无法法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