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景舟|历代紫砂壶宗师泰斗( 三 )


惠孟臣制壶除注重壶体浑朴精妙外 , 尤注重铭刻的书法 。 他的刻款书法秀娟 , 不离唐贤风格 , 笔法绝类唐代大书法家褚遂良 。 “孟臣壶”传器款识有书“文杏馆孟臣制”、“荆溪惠孟臣制”、“惠孟臣制”、“孟臣制” 。 有的前面标有制作年份或绝句 , 如“大明天启丁卯孟臣制”、“水浸一天星孟臣”、“叶硬经霜绿孟臣制”、“烟村四五家孟臣”或“云入西津一片明”、“寸心千古秀”等诗句 , 一般是在十几字组成的诗句或吉祥语闲章下镌刻孟臣制 , 字体多为楷书 , 也有行书体 , 笔势灵动 , 具书法韵味 , 用竹刀刻划 , 后期作品并用钤印 。 孟臣壶的款识以盖内有“永林”篆书小印者为最佳精品 。
紫砂世家
“陈鸣远”

陈鸣远作品
字鸣远 , 号鹤峰 , 又号石霞山人 , 壶隐 , 清康熙年间宜兴紫砂名艺人 , 是几百年来壶艺和精品成就很高的名手 。
出生于紫砂世家 , 所制茶具、雅玩达数十种 , 无不精美绝伦 , 他还开创了壶体镌刻诗铭之风 , 署款以刻铭和印章并用 , 款式健雅 , 有盛唐风格 , 作品名孚中外 , 当时有“海外竞求鸣远碟”之说 , 对紫砂陶艺发展史建立了卓越功勋 。
陈鸣远制壶技艺精湛全面 , 又勇于开拓创新 。 他仿制的爵、觚、鼎等古彝器 , 工艺精 , 品位高 , 古趣盎然 。 所制茗壶造型多种多样 , 特别善于自然型类砂壶的制作 , 作品有瓜形壶、莲子壶、束柴三友壶、松段壶、梅干壶、蚕桑壶等均极具自然生趣 , 把自然型壶在明人的基础上 , 进一步推向艺术化的高度 。 这些壶式不仅是他的杰出创造 , 而且成为砂壶工艺上的历史性造型 , 为后来的制壶家们广泛沿用 。

陈鸣远作品
他多才多艺 , 还制作了许多案头陈设的清供雅玩和文房用具 , 像生的菱角、扁豆、花生、玉蜀黍、鶿菇、栗子、藕片、荸荠、核桃、白果等等 , 无不精妙 , 把果蔬的自然生态 , 表现的淋漓尽致 , 惟妙惟肖 , 再配以契合果蔬肌理的泥色 , 给人以活生生鲜灵灵的审美感受 , 令人拍案叫绝 。
他还开创了壶体镌刻诗铭作装饰 , 署款以刻名和印章并用 , 把中国传统绘画书法的装饰艺术和书款方式 , 引入了砂壶的制作工艺 , 使原来光素无华的壶体增添了许多隽永的装饰情趣 , 也使砂壶更具有了浓厚的书卷气 , 再加之诗铭、书款的书法雅健娟秀 , 富有晋唐笔意 , 从而把壶艺、品茗和文人的风雅情致融为一体 , 极大的提高了砂壶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 成为真正的艺术品进入了艺术殿堂 , 这是陈鸣远在壶艺发展史上建立的卓越功勋 。
中国第二代紫砂壶
领军人物“陈曼生”

又名陈鸿寿 , 清代中叶嘉庆、道光年间的陈鸿寿和杨彭年 , 于金石书画以外 , 以设计紫砂壶最为人称道 , 是中国第二代紫砂壶大师的领军人物 。 主张制壶创新 , 因他倡导“诗文书画 , 不必十分到家” , 但必须要见“天趣” 。

陈曼生书画作品
他把这一艺术主张 , 付诸紫砂陶艺 , 形成壶界两大贡献 。 第一大贡献 , 是把诗文书画与紫砂壶陶艺结合起来 , 在壶上用竹刀题写诗文 , 雕刻绘画 。 第二大贡献 , 他凭着天赋 , 随心所欲地即兴设计了诸多新奇款式的紫砂壶 , 为紫砂壶创新带来了勃勃生机 。
他与杨彭年的合作 , 堪称典范 。 现在我们见到的嘉庆年间制作的紫砂壶 , 壶把、壶底有“彭年”二字印 , 或“阿曼陀室”印的 , 都是由陈鸿寿设计、杨彭年制作的 , 后人称之为“曼生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