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基地@走进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带上中国故事走向世界—— 一件锡器的再出海

出口基地@走进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带上中国故事走向世界—— 一件锡器的再出海
文章插图
基地主播直播讲解锡器文创
出口基地@走进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带上中国故事走向世界—— 一件锡器的再出海
文章插图
“黄河物语”系列产品即将“出海”
出口基地@走进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带上中国故事走向世界—— 一件锡器的再出海
文章插图
工作人员到基地宣传政策
这片“树叶”通体银色,脉络清晰可辨,边缘微微卷曲,触摸时表面有些许颗粒感,虽是薄薄一片,分量却是沉甸甸……这是一件锡器,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它是容器、餐具,也是观赏品、艺术品。在海外,充满中国元素的锡器作为礼品很受欢迎,但国内锡器厂曾经很难靠自己的力量送它“出海”。
如今,中国(山东)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有了国家文化出口基地,锡器和无数文创产品,都将通过基地文化出口平台,带上中国故事走向世界。
“出海”不是简单事锡器卖出“批发价”
“古时候,谁家拥有一件锡器,那可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展示着一件件精美的锡器作品,莱芜区一家锡器厂负责人讲起了它的历史。
锡是一种银白略泛珠色的金属,因其是世界上发现最早、最古老的金属之一,有人称之为“史前金属”。据考古学界考证,锡器的历史十分久远。瓷器易碎、绸缎易烂、书画易霉变,而锡器在常温或恒温下可保存千年不变,享有“储茶味不变,盛酒酒香醇,插花花长久,盛水水清甜”的美誉,暗含“长长久久”之意。
“改革开放以来,塑料制品、铝合金制品代替了锡器,但也让它成了走高端路线的商品,用于礼品居多,在海外也很受欢迎。”该负责人介绍,自己厂里生产的锡器从前多直接卖给上海、深圳等城市的海外贸易经销商,由于不能与海外客户“面对面”,锡器价格都是“批发价”,“我们厂比较小,没有专业的对外贸易人才,不懂得怎么把产品销售出去,也不知道国外客户喜欢什么样的造型、寓意,只能由贸易公司指定样式。”
被动的锡器厂因此不得不压低价格,企业利润空间不断下降,发展后劲不足。该负责人说,其实许多中小传统手艺、文化创意企业都面临着这样的难题,为“国潮”打通“出海”路,是业内人士共同的期盼。
文化出口平台建立文创有了保姆式服务
“通过我们平台创作、销售,同一件锡器的价格能翻四五倍!”
如今,这些精致的锡器摆在了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展厅的“黄河物语”展台上,基地运营方山东同城尚品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雪芹说,通过基地文化出口平台,这些来自中小文化企业的作品摆脱了贸易公司的掣肘。
2021年9月,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国家文化出口基地获得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等4部门认定,百余家文化企业加入基地文化出口平台。在这里,有专业的设计师与企业对接,只要企业提出产品想法,设计师便会协助企业一同完成作品。
【 出口基地@走进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带上中国故事走向世界—— 一件锡器的再出海】“就拿锡器来说,企业需要做的,就是把设计好的产品生产出来,后续的一切手续都由我们负责。”王雪芹说,锡器要“出海”,首先要与海外客户取得联系,还要经过海关的重重手续,尤其是在疫情防控期间,每一步都会更加严格。
“出口到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手续、费用都是不同的,
若是企业自己来做,会耗费极大人力、物力,所以有很多企业干脆放弃了海外市场。”王雪芹说,同城尚品作为业内的“领头羊”,也曾经历过因不熟悉出口业务而遭受损失的迷茫阶段,在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管委会的协助下打造文化出海全链条服务,也是想让同行们少走一些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