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致性|与翻译家林少华一起,品读村上春树的文体之美

如果你是一个村上春树迷 , 那么对林少华的名字就不会陌生 。 迄今为止的村上春树大陆版译作 , 几乎都是出自他的手 。 11月28日下午 , 广州联合书店的UN现场邀请了翻译家林少华 , 和广州读者一同探讨村上春树作品的文体之美 。
一致性|与翻译家林少华一起,品读村上春树的文体之美
文章图片

一致性|与翻译家林少华一起,品读村上春树的文体之美
文章图片

村上春树作品系列 上海译文出版社
作为村上春树文学的重要翻译人 , 林少华目前已经翻译了村上春树40余部作品 , 其中包括《挪威的森林》《海边的卡夫卡》《刺杀骑士团长》等作品 , 其影响力广为流传 。 村上作品的译作备受中国读者推崇 , 离不开翻译家林少华对“村上式文体”的引入 。
截至去年12月末 , 由上海译文出版、林少华翻译的43本村上春树作品 , 在国内总销量已超过1370万册 。 “一般认为 , 这里面每一本书平均拥有4个读者 。 也就说 , 村上的作品在中国大陆坐拥读者5000万上下 , 大约每25个到30个中国读者里 , 就有一个看过我翻译的村上作品 。 ”林少华在开场时说道 。
【一致性|与翻译家林少华一起,品读村上春树的文体之美】一致性|与翻译家林少华一起,品读村上春树的文体之美
文章图片

有人说 , 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 。 而关于村上 , 不妨说有年轻人的地方就有村上 。 那么 , 为什么村上的文学能吸引那么多读者呢?
“读过村上作品的读者都可以说出几点来 , 比如城市人的孤独 , 比如小资情调 , 比如灵魂的自由 , 比如寻找失落的记忆 , 比如政治抗争与社会担当等等 。 但有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 , 好像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 那就是村上文体的独特性 。 ”
一致性|与翻译家林少华一起,品读村上春树的文体之美
文章图片

林少华表示 , 村上的小说已被译成50多种语言 , 在全世界风行 , 按照村上本人的说法 , 他的小说获得世界性人气的理由有两个:一是故事有趣;二是其文体具有普世性渗透力 。对于其作品是否真的有普世性渗透力 , 林少华觉得不大好说 。 但他认为 , 村上的确是一位优秀的文体家 。
他指出 , 目前在欧洲 , 尤其在法国 , 文体家是对文学家的最高尊称 。 作家木心曾经说过 , 文学家不一定是文体家 , 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莫言也曾表示:能够名留青史的作家肯定都是文体家 。
而村上文体的形成 , 主要和翻译有关 。
村上是在京都长大的神户人 。 神户当时是美国军港 , 当地有美军基地和美国驻兵 。 当时的美国军兵爱看软皮本的英语小说 , 看完就随手扔 , 村上就捡起来看 , 所以他从小就喜欢英语 , 上初中时就能大体读懂英语原版小说 。
村上29岁的时候 , 开始在自己开的爵士乐酒吧里写小说 。 他用自来水笔在原稿纸上写了一遍又一遍 , 写了大半年还是不满意 。 他怀疑自己不具有写小说的资质 , 可是又不甘心就此放弃 。
后来他灵机一动 , 把200页的原稿纸揉成一团 , 扔进纸篓里 , 转身从壁橱里端出英文打字机 , 尝试用英语写作 。
就在用英语写作的过程中 , 一种自有的文章节奏就出现了 。 村上于是收起英文打字机 , 重新抽出稿纸和笔 , 用英语重新写 , 再译成日语 。 据村上自己说 , 一种新的日语文体就这么不请自来了 。 这部小说就是他的处女作《且听风吟》 。
换句话说 , 村上因为懂外语 , 于是从习以为常的母语惯性中挣脱出来 , 找到了文体的另一种可能性 , 促进了日语文体的再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