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论谢赫的“六法”的内涵:经营位置,气韵生动,骨法用笔!
文章插图
摘要:文章通过对谢赫“六法”的理论的阐述,并运用“六理论来指导绘画基础教学活动。绘画基础教学主要以造型训练为主。即以素描、色彩入手,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加强学生的造型能力。在基础教学中,我国一直沿用从前苏联引进的契斯恰柯夫教学方法以及马克西莫夫的油画教学方法。同时,徐悲鸿也把欧洲的绘画体系带到中国,对中国绘画艺术的教学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以上教学方法不乏有其科学性和系统性。同时也培养大批优秀的绘画人才。但从中国本土绘画体系出发的现代基础教学的方法并不多见。下面从谢赫的“六法”来谈绘画基础教学。同时阐述如何运用“六法”来指导基础教学。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一、谢赫的“六法”的内涵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著名画家、理论家,谢赫,编著了一部画论——《画品》。这是一部中国现存最早的最完整的绘画品评论著。这部著作最重要的价值是“六法”的提出。“六法”是个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那么,何为“六法”?简言之,“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摹写。”
文章插图
二、“六法”在基础教学中的运用(一)气韵生动气韵生动是“六法”中最高的原则。主要是指生动地反映人物的精神气质、情韵。是作品具有艺术感染力的关键所在。在我因相当长的时间里,学生都以机械描摹对象作为基础训练的目标,以测量来谋求形象的准确,却忽略感受力的培养。就像唐朝张彦远所言“以气韵求其画,则形似在其间。”气韵是指把对象的精神、性格、内心世界表现出来。而“生动”只是“气韵”外在的表现形态而己。利用对“气韵生动”的理解、认识、体验探寻,来培养学生的整体观察能力和感受力。从而使学生从对象中发现、挖掘出一种特定的气质、特征、神态来。这一切观察和体验汇合成一种印象,深深地映入脑中。并以此作为绘画最终效果的评判。也为作品的品位和格调确定了方向,并不择手段、千方百计达到这一目标。这样的基础训练,学生既能掌握造型的基本要素,又能使作品生动感人。
文章插图
(二)骨法用笔“骨法用笔”主要是指用笔上讲究抑扬顿挫,有力度。也是因为中国画中的线条的独特性而提出的。其内涵是指:骨架、骨势、骨质、骨力。虽然西方绘画强调科学性,但也运用笔触线条来描绘物象。因而,“骨法用笔”对基础教学也有相当大的指导意义。在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运用线条的快慢、缓急、轻重、浓淡等来表现物象的外形特征、质感、量感、空间感、体积感等等。还可以延伸到绘画中的笔触,画者不仅可以用笔触塑造形象,还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如梵高的笔触扭曲、旋转,来抒发自己激烈的情感。塞尚的冷静、理性的有机组合的笔触,是形成画面结构的一个重要部分。这些典型的范例,足以说明笔触本身所蕴含的艺术价值。指导学生从笔触的变化中,领悟用笔给作品带来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
文章插图
(三)应物象形“应物象形”是指造型以客观的事物为依据,准确地、真实地、有感受地描绘物象的过程。中国画中的“应物象形”更强调物象的外形特征以及结构特征,重感觉、重神韵。而西方造型体系是按照科学规律来描绘对象的形体、结构、比例、透视、空间关系。虽然西方的造型训练具有真实性和科学性,但运用不当往往会造成模仿对象、抄袭对象的恶习。“应物象形”恰恰启发我们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对形的再认识、再理解,摆脱对真实形的禁锢。从而恣意夸张外形,提高形的表现力,同时也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 胡曹&一个真正厉害的人,懂得“空杯理论”
- 贾母!《论语》:莫把心事挂在嘴上,谨言慎行,君子之道
- 儿子&封面评论 | 杭州版《美丽心灵》刷屏,唯有潺潺的爱可消融厄运的坚冰
- 绘画&乡间记忆水彩画家RayHendershot的乡村风光和古色古香的静物绘画
- 榜单|发掘大格局大气象作品,《扬子江文学评论》年度榜公布
- 梵高|15幅梵高自画像伦敦将展,见证其绘画转变
- 论语$“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其实下一句才是重点,但十人九不知!
- 海瑞#文艺评论丨黄志忠:超越皮相而奔向更深度的灵魂
- 原典|虚斋名画录:画论著作
- 接纳!《论语》:改变命运,从学会接纳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