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地貌&研究《山海经》三十余年,他们重现了4000年前的华夏地貌( 三 )




华夏地貌&研究《山海经》三十余年,他们重现了4000年前的华夏地貌
文章插图




华夏地貌&研究《山海经》三十余年,他们重现了4000年前的华夏地貌
文章插图

澎湃新闻:在绘画风格上,您又是怎样把握的呢?>孙晓琴:我的绘画创作理念是:宁拙勿巧、返璞归真、画风独立,再现4200年前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风貌。所以特意避开当前绘画界提倡的笔墨功夫,无拘无束,随意而行。没想到,画作出来,还真显得的有些古拙之气韵。这正是体现了画风随心意而行的规律。澎湃新闻:创作了那么多《山海经》中山川、人神和动物,有没有自己觉得特别有趣的场景呢?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吗?孙晓琴:我喜欢的场景有很多,比如《中山经》的和山,是黄河之神所在地。和山蜿蜒五曲,九水合流汇入黄河,象征黄河下游九水归一,因此人们在此祈求黄河下游众多支脉不泛滥。而吉神泰逢可能是由巫师扮演的黄河之神,披有虎尾,伴随着火光,虔诚地向天地祈祷,把苍玉投入黄河,希望能够感动天地让黄河年年安流。


华夏地貌&研究《山海经》三十余年,他们重现了4000年前的华夏地貌
文章插图




华夏地貌&研究《山海经》三十余年,他们重现了4000年前的华夏地貌
文章插图




华夏地貌&研究《山海经》三十余年,他们重现了4000年前的华夏地貌
文章插图

澎湃新闻:我看到王红旗先生在书中写道,对于如何用绘画手段复原《山海经》时代的山川地貌景观和人文活动场景,您们之间也经常展开许多探讨和争论,双方无法说服对方的时,通常怎么解决呢?>孙晓琴:与王红旗是平等合作的关系,他负责文字考证,我负责绘制,各司其职。但我的要求是,他的地理方位考证必须做到准确,而王红旗也有同样认知,并为此投入了大量的心血。还好,至今学术界对他的《山海经》地理方位考证没有异议,倒是出现了不少的照搬照抄,图和文都被如此。偶尔我也会提出一些具体问题,例如哪座山的准确定位,王红旗立刻进行反复研究,再告诉我正确结论,我就如实绘制在画面上。我们无须说服对方,遇到问题就立刻沟通,相互支持、讨论和赞许,生活工作都如此。


华夏地貌&研究《山海经》三十余年,他们重现了4000年前的华夏地貌
文章插图

澎湃新闻:在创作了《山海经艺术地理复原图》组画后,您的巨幅作品《帝禹山河图》也得到了非常高的评价。想知道在这幅《帝禹山河图》里有百分之多少的内容与我们今天看到的现实地理相吻合呢?>孙晓琴:相传远古就有《山海经图》,曾经被铸在九鼎之上,由于九鼎失踪,其图也随之失传。《山海经艺术地理复原图》系列和《帝禹山河图》展示的是华夏地理4200年前的风貌,山是巍然不动的,但沧海桑田,自然气候多变,水系多变。经王红旗的考证,例如由于海平面的升降变化,4200年前的山东半岛是被海水分割的;黄河U字形两个拐弯处——当年的二大湖“泊稷泽”和“泑泽”,现在也几近消失;当年长江中游的云梦泽,水面浩瀚,烟波淼淼,今日也已大部退去。但只要山脉在,国土在,华夏民族就在。


华夏地貌&研究《山海经》三十余年,他们重现了4000年前的华夏地貌
文章插图




华夏地貌&研究《山海经》三十余年,他们重现了4000年前的华夏地貌
文章插图

澎湃新闻: 我看到王红旗老师的简历,他以前是学物理出身的,但是他在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中国古代神话、民俗研究上也建树颇丰,可以跟我们谈谈您印象中的王红旗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和王红旗老师合作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孙晓琴:我先生在青年时代的理想是:一,成为爱因斯坦式的科学家;二,成为勘探队员,踏遍山川大地,寻找宝藏。可惜后来因为“文化大革命”,学校停了课,他所就读的中国科技大学也被迁往安徽,同学们全部下到了农场劳动。在劳动期间,他不愿消耗光阴,开始博览群书,五年的大学实际上都是自读自学自修。1970年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张家口坝上,在发电厂工作。工作虽然很辛苦,但他仍然坚持利用业余时间孜孜不倦地读书,思考各种问题。后来由于受到竺可桢的影响,他开始关注自然气候、自然生态、自然地理,同时喜读《山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