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纽约街角遇故乡

一到休息日,我在纽约的活动轨迹常常是:先去皇后区的法拉盛吃中国北方的食物,看看书店;然后到曼哈顿吃广式茶点,再进书店;回到布鲁克林,吃福州美食,三进书店。循着书店的味道,我走过了纽约的大街小巷。
甚至,在纽约最负盛名的外文书店里,当大家都醉心于外文书籍的华美和年代感时,我也依然能从中翻找出李清照的英译诗集选,找到顾城的影印诗章,发现贾平凹的小说读本……我爱中文书,爱中国文化,是刻在骨头里的记忆,无论我走到任何地方,都不会变。只有听到熟悉的声音,看到熟悉的文字,我才会感觉到,自己离故乡并不遥远。
图书馆&纽约街角遇故乡
文章插图
纽约曼哈顿唐人街街景 北洋摄

在纽约,中文书不只在实体中文书店里能看到,它也存在于图书馆、收藏机构,甚至是街市的摊位上。我把这些或移动或固定的空间,也叫做“中文书店”。
生活在纽约还是很幸运的,若是在美国中部的大片玉米地区域,想要看到故乡的书,实在有点困难。纽约则不同,中文书的所在很广泛,甚至在时代广场最中心的位置,绿色的小报栏里,我们也可以买到简体中文的《侨报》,了解国内国际的最新动态,看看华文世界的精彩。
我不记得第一次在纽约市立图书馆看到中文书籍是在何时,只清晰地记得,瞥见中文书的那个瞬间,我的眼泪几乎要流下来。那是一个宁静的午后,在曼哈顿的纽约市立图书馆总馆,三楼的玫瑰阅览室游人不断,我也随着人潮,挤进这间约有半个足球场大的豪华读书空间。
图书馆&纽约街角遇故乡
文章插图
纽约市立图书馆玫瑰阅览室
宽阔的穹顶,金碧辉煌的室内装饰,满墙满屋的书籍,实在让人醉心。走着走着,我突然发现,在进门处不远的地方,竟然有一排《中国大百科全书》。惊喜之余,我赶忙取下几本,借着书桌前黄铜台灯的柔光阅读一番。从此,我就形成了一个习惯,每次来到玫瑰阅览室,总要先取下几本中文书,静静享受中文阅读给我带来的美好时光。
在纽约市立图书馆,我还遇到过一本《民国名人录》,翻开它,找到江西省学者一栏,竟然看到了我的恩师熊老师之父的年谱介绍。当时,一阵温暖在我的身体里蔓延,在异国图书馆某个熟悉的角落,读到与自己有密切关联的前辈学者的故事,这让我觉得,我的海外生活,并没有离华文世界太远。
曼哈顿的市立图书馆总馆旁边,还有一个第五大道的图书馆系统分馆。总馆的开放时间到每天傍晚6点,有时候运气好,到8点,图书馆的保卫人员才会把沉迷阅读的爱书人请走。这个时候,旁边的分馆就发挥了作用,人们转移战场,继续沉浸在阅读中。
在这个分馆里,却有着更集中的中文书,几乎半个楼层都是中文书和音像材料,还可以允许大家一直坐到11点。于是,这里成为了我在曼哈顿读书写作的最理想去处,有时候写到一半,发现需要收集素材,或者感到疲倦,就在分馆里抓一本中文书,给自己一段静心阅读的时间,休息一下。我写作《纽约的秋天》一文,一半是在市立图书馆总馆完成的,到了总馆关门的时间,我也从容不迫,走几步就挪到了旁边的分馆,继续书写。对于写作者来说,这是最好不过的了。
图书馆&纽约街角遇故乡
文章插图
纽约曼哈顿唐人街街景 北洋摄

在华人聚集的唐人街和皇后区的法拉盛,也有公立图书馆。有红白色狮子标志的地方,就是图书馆的所在了。每次去唐人街,经过图书馆的时候,我都忍不住进去晃两圈。一个唐人街不足以容纳那么多纽约的华人,一间中文图书馆或许也不足以让大家在纽约感到十分的精神富足,多开辟一些有华文书的地方,是我们这些海外游子的共同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