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200多位残疾人来听音乐会,无障碍剧场除了好设施,更要有人情味

“剧场的大门应该向每一位热爱艺术的人敞开。”
残疾人&200多位残疾人来听音乐会,无障碍剧场除了好设施,更要有人情味
文章插图

音乐会开场前,67岁的李萍开着残疾车来到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因为儿时患上小儿麻痹症,她腿脚不便,加上年纪越来越大,出行愈发困难。本来丈夫要陪她,临时有事作罢,但并未阻挡李萍的到来。在志愿者的指引下在预留车位停好残疾车,她拄好拐杖,被人搀扶着慢慢走进音乐厅。
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在建造之初就考虑了不同群体的观演需求。从复兴中路主入口到音乐厅B1层的两个演出空间,动线上全程均为缓坡设计,并设置了垂直电梯。主厅和演艺厅靠近观众入口的区域,设有专属的轮椅座位。即使没有亲友帮助,李萍也可以顺利抵达自己的座位。
近年来,“演出热”“博物馆热”“美术馆热”在上海成为一股潮流,越来越多残障人士也享受到这份文化大餐,体会到“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幸福感。12月3日是国际残疾人日,上海交响乐团和徐汇区残联共同发出邀请,200多位残疾人士在亲朋及志愿者的陪伴下,于11月30日晚走进上交音乐厅,和健全观众一起开启一场古典音乐之旅。
李萍说:“这不是我第一次进剧场了,除了剧场无障碍设计的细节,更让我觉得温暖的是志愿者和陌生人的帮助。身体的缺陷也挡不住一颗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的心。”
测试每个细节,把无障碍设施有效利用起来
残疾人&200多位残疾人来听音乐会,无障碍剧场除了好设施,更要有人情味
文章插图

“残疾人出行不太方便,去陌生环境往往会有各种顾虑。与其产生麻烦,还是放弃算了。”徐汇区残联副理事长谈燕道出了阻碍残疾人走进剧场的根本原因,“其实他们都渴望更好地融入社会。”在长期的一线帮残助残工作中谈燕发现,很多残疾人内心十分向往文艺生活。
早在2014年,上海就已在《上海市剧场管理标准》及《上海市剧场服务标准》中对残疾人观演需求作了细致考虑,提出现代剧场应预留残疾人轮椅座位、配置国际通用装置等具体要求。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无障碍设施在各行业已相当普及,然而未开放、被占用、维护不到位等影响无障碍设施实际功能发挥的问题仍时有发生。“要让无障碍设施真正给有需要的人提供帮助。”上海交响乐团团长周平将邀请残疾人观演视作是一次对剧场无障碍设施使用和服务的检验。“剧场的大门应该向每一位热爱艺术的朋友敞开,无论是普通观众,还是特殊人群。”
【 残疾人&200多位残疾人来听音乐会,无障碍剧场除了好设施,更要有人情味】为了迎接200多位残障人士来到音乐厅,徐汇区残联的工作人员此前多次到上交音乐厅,测试无障碍设施的每一个细节,并给出专业建议。
比如,靠近观众主入口的车位,优先提供给残疾人。有视力障碍的观众入场扫码不方便,音乐厅新增了一台刷身份证入场的机器。给残疾人的座位大都靠近观众出入口,方便出入。常规音乐会是20时开始,此次演出特意提前到19时开始,中场休息时间也从15分钟延长至20分钟,预留足够时间给观众去洗手间。5个无障碍卫生间也已检查过设备,确保可正常使用。
37名志愿者上岗,让残疾人感受“家”的温暖
残疾人&200多位残疾人来听音乐会,无障碍剧场除了好设施,更要有人情味
文章插图

双目失明的韩颖在家人陪伴下来到上交音乐厅。她早早在家中打扮好了,精心搭配白色大衣和靴子,还有家人为她化好的淡妆。“听交响乐嘛,总要有点仪式感。”韩颖笑着说。
韩颖是十几年前失明的,拥有过光明,所以更加难以忍受黑暗。在失明的前几年,她曾无数次感到绝望,将自己封闭起来。在家人的关心和陌生人的善意中,她渐渐走出阴霾,努力生活。她是上海第一位获得英语中级口译证书的盲人,曾被评为“全国自强模范”,近几年一直致力于推广无障碍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