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说&《道德经》究竟在讲什么?
《道德经》为救乱世而作,其目标是治平天下。提供了一套作者命名为无为的治国方案。
文章插图
为什么说《道德经》是为救乱世而作呢?老子讲治理天下的目标,用了“清静”,“定”这些词汇。清静、安定是相对于春秋战国时代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的社会现状而言的。春秋时代,诸侯国之间不断地爆发兼并或争霸权的战争,老百姓一方面要从事农业生产供养贵族老爷,一方面还要被强征到战场拼死搏斗,家中只留下老弱妇幼。老子有感于此,立志要消除兵祸,治平天下。
作为思想家,他不可能亲上战场,以战止战,而是思考一些根本的问题:天下为什么有战乱?先找到了战乱发生的根源,再针对这个根源制定治理天下的策略。他认为这才是治乱救世的最好办法。
老子对天下何以有战乱这一问题思考的答案是什么呢?他认为天下之所以战祸不宁的根本原因在于统治者对于权力、财货和奢侈享乐有无穷的欲望,以及他们实际使用的治国策略。统治者多欲是引起战乱的根本动因,他想要更高的权力、更多的财富、更广阔的土地、过更奢靡的生活,就要发动战争抢夺土地和财富。统治者实际实施的治国策略不仅不能使天下太平,反而越治越乱。“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 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文章插图
针对这两个原因,老子提出了两条根本的治国方案:1.统治者要修身,做到少私寡欲。2.采取与现行政策完全相反的政策治理天下。“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好静、无欲是讲统治要少私寡欲。无为、无事是讲统治者采取与现行政策完全相反的策略治理国家。
少私寡欲要求统治者放弃对于权势、财货的贪恋、对奢靡生活的沉湎,学习道与水的品德,利万物而不争处,衣养万物而不为主。但求奉献不求索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讲,统治者越是能做到不争,他的功劳越是被人民牵记。“夫唯不争,是以不去。”“圣人后其身而身存,外其身而身存。以其无私,故能成自私。”所以,统治者无私奉献并不意味着失去,反而得到越多。“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己与人己愈多。”这是要消除统治者的后顾之忧。
统治者有为、多事的治国政策是行不通的,只有无为政治才是治理天下最好的选择。无为而无不为,即使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所以老子说:“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老子力倡无为政治。
文章插图
无为政治有哪些具体内容呢?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盗。不见欲使民不乱。非以明民,将以愚之。即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以上就是《道德经》的核心思想。
为了加强其学说说理的力量,老子又找到了“道”这一概念。道是古代哲学的最高概念,是思辨思想的最高依据。老子将无为这一品格强加到“道”的身上,宣称道是实践无为最高事物。其次是水。因为水利万物而不争处,所以水的品格与道与接近。所谓无为,就是但求奉献不求索取,全心全意为万物服务的品德。老子称之为玄德,经文中讲,“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而不居”,“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利而不害”,善与而不取等等。
- 杨晓通&“当代女马可·波罗”意大利文讲述侨乡浙江瑞安非遗
- 打击乐&戏曲、交响乐、打击乐、古琴 中山公园音乐堂10场演出欢度春节
- 复生@连载|《丰子恺自述》07:王囡囡
- 西装|《不会恋爱的我们》来袭,金晨化身霸总,恋上“小狼狗”王子异
- 园林&从王安石到陆游的诗句只过了一百年,扬州却成了宋金两重天
- 小说$6本男主假高冷小说,强推《镇河》好好笑,作者脑洞未免也太大了
- 错换人生&谁家子弟谁家院,“错换人生”DNA再掀波澜
- 王之心&四本开局就惊艳读者的小说,一看书名就想入坑,书荒的你值得拥有
- 和尚&司马迁记载奇案:和尚巧遇命案无辜被冤,县令发现破绽智破命案
- 异途&庞大的反精英阶层让王朝由腐朽走向毁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