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莫言门下博士生、95后作家焦典:骑上文学的单车 到更远更茂密的世界( 二 )


才华被李敬泽等名家捕捉
勉励自己“一定要争气”
2021年暑假 , 焦典回到云南老家 。 看到一个五十多岁女子自驾离家出走的新闻 , 她想起来此前也有一个母亲离家出走 , 这触动她写出《六脚马》这篇小说 。 虽然故事细节是她虚构的 , 但是文中的人物、风物、场景却让人感觉就是云南乡下一些人会真实发生的生活 。 这也许就是优秀作品所营造的艺术的真实 。
在这篇小说中 , 焦典也再次表现出她文字上的满满灵气 。 比如她写想要逃跑的女子屡次失败 , 一个重要原因是她根本不理解山路 , “山也是活物 , 山里的时间会伸长也会缩短 , 一下雨 , 就会泡发膨胀 , 跟干木耳似的 。 反过来 , 如果是毒辣的大晴天 , 就会被晒得皱缩起来 , 走一步其实就迈过了三四步的距离 。 ”焦典除了写小说还写诗 , 因此她的小说中很多句子都是诗 , 比如她形容文中一个女子:“眼睛里黑黑的 , 像要下大暴雨 。 ”
《六脚马》的独特被李敬泽、张炜、毕飞宇等名家捕捉到 , 所以焦典得到了“青年文学之星”金奖 。 焦典诚惶诚恐 , 用了一段很形象的句子形容自己当下的心情 , “之前 , 我用到处捡来的零碎物件组装了一架单车 , 骑着在文学里到处跑 。 有时候一脑袋摔沟里 , 有时候偷偷捡到一个新的车铃 。 后来 , 这片原野上公认的最厉害的骑手之一莫言老师成为了我的师傅 , 我还遇到了同样身怀绝技的许多高手 , 他们竟然都愿意扶着我的单车 , 让我骑下去 。 于是 , 我每天给车胎打气:‘喂 , 你可一定要争气啊!别丢脸啊!’车胎就气鼓鼓地回应我 , 于是我就骑上我的单车 , 到更远更茂密的世界里去 。 ”
这样一个有天赋、有理想、有干劲的文学青年 , 我们不知道她的边界在哪 , 但毫无疑问 , 她未来的天空无疑是广阔的 。
对话焦典
“写出、也活出一种‘语到极致是天真’的风格”
采访人员:比起其他青年作家 , 你作为北师大的博士研究生 , 平时能接触到的都是像莫言、余华、毕飞宇、欧阳江河这样的名家导师和作家 , 能得到他们一些具体的指导和点拨 。 跟这些优秀的作家打交道 , 或者听他们的课 , 不管是写作技艺还是其他方面 , 让你觉得收获比较大的方面有哪些?
焦典:首先以及最重要的绝对是人格的熏陶 。 作家老师们真诚、谦虚、尊重 。 我能感觉到作家老师们都非常真挚地在教导我们 , 同时发自内心地尊重我们 , 不会因为他们已经是非常著名的作家 , 拥有很高的写作才能 , 或者得到了许多的荣光 , 就比别人要显得高高在上 。 每次和老师交流时 , 老师都认真地把我们当作写作者 , 交流小说和诗歌的具体写法 , 提出了很多的建议 , 并且总是强调:这只是我的建议 , 你不一定要修改 。 在对待具体的作品时 , 不管是谁写的 , 即便只是一篇学生习作 , 老师们也都非常细致地讨论 。 落地 , 落到实处 , 落到每一句对话、每一个情节设置上 , 而不是说一些大而空的文学理论 , 你就会知道老师们其实在私下已经花费了很多的精力去阅读哪怕只是一篇习作 。 有时也会讨论一些当下的热点话题 , 我发现作家老师们往往都非常具有包容性 , 他们不会很轻易地去否定什么东西 。 但同时他们也不轻易地肯定什么东西 , 始终保持自己的思考与判断 。 我觉得这是文学 , 而且是最优质的文学给予的 , 它让人格变得具有某种意义上的高贵 。
采访人员:对未来自己的写作 , 有哪些自我期待或者愿景?你曾经说 , 诗艺是一种需要天赋的飞行技巧 , 借助诗歌 , 我们得以挣脱强大的地心引力 , 到天空中一览世界 。 在写作风格上 , 你致力于追求怎样的理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