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瞧不起唐人草书的米芾,是如何做到集古字与创新有效过度的?( 二 )


米芾&瞧不起唐人草书的米芾,是如何做到集古字与创新有效过度的?
文章插图

而他的出新也并非空中楼阁,而是在“集古字”过程中对古法的深入了解,重构之后提出的,如米氏书法中对体势的营造便是如此。
他在注重整体和谐的同时强调通过字形大小左右倾斜,打破字字平稳中正的体势,最终形成变化多端的风貌。
而由唐入晋是米芾学书的重要转折点,也是翰墨生涯中至为关键的一步。那米芾又是在何时由唐入晋的呢?
米芾&瞧不起唐人草书的米芾,是如何做到集古字与创新有效过度的?
文章插图

书法家积累“功夫”始于学童时代,天天练习,聪明的应该在20岁就能写一手好字,但是自成面貌一般要到40岁前后,王羲之如此,米芾也不例外。
米芾&瞧不起唐人草书的米芾,是如何做到集古字与创新有效过度的?
文章插图

【 米芾&瞧不起唐人草书的米芾,是如何做到集古字与创新有效过度的?】对于米芾来说,集古是一个必经的阶段。但是集古必须要集为己用,入古而又能出古。如果仅停留在集古的阶段,那就是书奴,所以必须把集古熔入创新的思想领域,再出新意才算成功。
从米芾学习书法的过程来看,从集古字到自一成家经过了很长的一段时间的探索,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米芾&瞧不起唐人草书的米芾,是如何做到集古字与创新有效过度的?
文章插图

30岁之前,米芾的字还稍显稚嫩,以《三吴诗帖》、《方圆庵记》为例,字多呈瘦长形态,中宫紧结,笔势内敛,流露出师法柳、欧的迹象。他为了避免喷唐代书法“印板排算”的时候连自己也骂进去,所以他的书法结构多以欹侧取姿,求稳定于变化之中。
米芾&瞧不起唐人草书的米芾,是如何做到集古字与创新有效过度的?
文章插图

30—43岁时,米芾的书法被人讥为“集古字”,这并不是什么好的称誉,而是在讽刺他一直在仿别人的字,完全没有自己的风格。只是此时,他还处于“壮岁未能立家”的阶段。可也是从此时,米芾开始揣摩诸家,极力思索求变,并转学晋人行草。按他的自叙,这一切都完全靠自悟。
以《苕溪诗卷》、《蜀素诗帖》为例,苕溪点画厚实圆转,字体开始向外展拓,笔画丰肥。蜀素挺拔锋利,结体奇肆凌厉。
米芾&瞧不起唐人草书的米芾,是如何做到集古字与创新有效过度的?
文章插图

44岁-50岁的米芾已有一种人到中年的不惑,在经过了杂糅诸家之后,寻找到自己的独特的艺术语言,并能自由地加以表达,以《拜中岳命作诗帖》、《淡墨秋山诗帖》、《留简帖》为例。
此时的米芾体现在书作上的从容、不激不厉,线条流畅圆浑,随意书写,饱满轻松。
米芾&瞧不起唐人草书的米芾,是如何做到集古字与创新有效过度的?
文章插图

50岁以后的米芾步入了肆意挥洒,纵情所如的阶段。此时的米蒂信手拈来皆能不失法度,游刃有余而风神萧散,很自然地流露出自己的内心情感,喜怒哀乐跃然纸上。技术上的纯熟使他能够自由地表达精神上的境界。
他的《珊瑚帖》纵情恣意、自然洒脱;《值雨帖》笔力扛鼎、淋漓翻覆;《清和帖》雍容宽博、丰肥遒劲;《真酥帖》随意纵横、凝练苍健。
米芾&瞧不起唐人草书的米芾,是如何做到集古字与创新有效过度的?
文章插图

而此时的大字如《虹县诗》笔势放纵,有弩张之态,轻重缓急,节奏感极强,用墨则干湿浓淡,浑然一体,得天成之趣,把“刷”的特色表现得淋漓尽致。真乃一派“振迅天真,出于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