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厂紫砂壶,泥优型正窑火足,但收藏需谨慎

|老一厂紫砂壶,泥优型正窑火足,但收藏需谨慎

文章图片

|老一厂紫砂壶,泥优型正窑火足,但收藏需谨慎

文章图片

|老一厂紫砂壶,泥优型正窑火足,但收藏需谨慎

文章图片

|老一厂紫砂壶,泥优型正窑火足,但收藏需谨慎

文章图片

|老一厂紫砂壶,泥优型正窑火足,但收藏需谨慎

之前有读者问过 , 宜兴紫砂工艺厂是什么地方 , 紫砂壶不是手工制壶 , 都是一个个的工作室 , 工艺厂听上去就像是做机车壶的地方 。
提问的这位壶友一看就是新手玩家 , 对这些概念不是很了解 , 宜兴紫砂工艺厂又名紫砂一厂 。 这可不是什么做机车壶的地方 , 如今台面上的制壶名家几乎都是从紫砂一厂出来的 。
紫砂玩家对紫砂一厂老壶可谓趋之若鹜 , 但一厂老壶可遇不可求 。

这个紫砂一厂来头可不小 , 在1954年是由朱可心、裴石民、吴云根、施福生、范正根、邵六大、范祖德7人组建紫砂工厂 。
发展至1955年 , 前墅、蜀山砂货行和蜀山南街紫砂工厂并【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 , 由顾景舟、朱可心、王寅春、吴云根传授技艺 。
到了1958年 , 由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为主的28家紫砂手工业户合并成立【宜兴紫砂工艺厂】 , 简称【一厂】 。
就从这阵容上来说 , 里面的大师各各都是陶业的传奇 , 可以说是紫砂界的黄埔军校 。

当时紫砂一厂主要生产的较高档的商品壶 , 多用于出口创汇 , 烧出来的壶以“泥优型正窑火足 , 不可再生 , 不可复制”而一直深受紫砂爱好者们的追捧 。
从泥料上来说 , 采用的是黄龙山四号井所开采的泥料 , 无论紫泥、红泥、段泥都远比一般日用陶土的泥料稀少珍贵 , 称为“泥中泥” 。
从工艺上来说 , 严谨老道 , 都为老艺人所创 , 新艺人要经过三年的锤炼 , 毕业合格的才会被分入一车间 , 当时可没有现在那么多花花肠子 , 都是真正的手艺人 。
从壶型上来说 , 包罗万象 , 比如 , 朱可心老艺人的报春壶 , 高海庚老师的集玉壶 , 就是在紫砂一厂设计出来的 。
从窑火上来说 , 窑温稳定 , 烧成的紫砂壶水色俱佳 , 曾有人将紫砂一厂的泥料拿到外面去烧 , 结果烧出来后表皮却较为干燥 , 其重量与紫砂的扎实度也大不相同 , 无法像厂内那样烧出来就具有相当的水色与光泽 。

这样的辉煌直至1996年紫砂一厂从国营改为民营 , 顺从时代的变化 , 一厂历经六十年的风雨 , 见证了当代紫砂发展的兴衰起伏 , 结束了它的使命 。
也给现在的很多紫砂爱好者留下了遗憾 , 想要收藏一把一厂老壶 , 却又怕买到仿制的 。 老皮给各位想要收藏老壶的提个醒 , 要想收藏一厂老壶一定要认清这些一厂老壶才有的底款和标签 。
椭圆形绿标(鸡蛋标)约1977年—1982年
椭圆形绿标即是坊间常说的“鸡蛋标” , 这一时期是经历“文革”以来的复兴时期 , 百废待兴 , 开始从半停滞状态恢复生产 , 然而一时尚不能恢复旧有的生产水平 , 工艺程度上也不是很好 。 然因泥料风化陈腐时期更长 , 故紫砂品泥质极佳 。

无标志(甲子泥的年代)—约1983年—1987年
所谓的甲子泥是台湾同胞对80年代初期一厂普紫和拼料的通称 。
方圆标(白标)—约1987年—1992年
一般市场此标多见 。 之所以称其为“黄绿白标”是因为在使用后不久印刷好的金质退色造成的 , 是一厂的全盛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