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吉祥#用艺术超越时间的人—— 专访山东省陶瓷艺术大师张源源

【 平安吉祥#用艺术超越时间的人—— 专访山东省陶瓷艺术大师张源源】大众网·海报新闻采访人员 初肇威 见习采访人员 邹淼淼 淄博报道
绘画的过程里,张源源明显感觉自己能静下来。每一个小细节、每一个笔画都会影响一个物体的气质,然后是影响局部、一幅画的整体韵味。用微观的方式观察世界,这是这场安静又庞大的绘画工程里,最需把握的关窍。
在陶博会的源·创工作室内采访人员经常看到张源源用手机相机放大倍数以后给来参观的人讲解画中的细节,比如《夏日小景》中螳螂腿上的绒毛、蜻蜓翅上的纹路,又比如《代代封侯》中的猴子,放大看来,每一个笔触都是毫发毕现,清清楚楚地展现出来,而像《代代封侯》这样一副在白瓷上创作的绘画以每天10小时的工作量,他仍是用了一年的时间创作完成。
平安吉祥#用艺术超越时间的人—— 专访山东省陶瓷艺术大师张源源
文章插图

“万物皆有灵,每一个物件都有它自己的生命,它在一个地方待的时间长了,会慢慢吸收它周围的东西,我有时候站在它们面前,就觉得它们在跟我交流,讲述时间里的故事,所以创作《夏日小景》时,就是把刚搬完工作室以后的30日里一个景物的不同状态描绘下来,借由陶瓷的艺术将时间凝固。”张源源说道。
平安吉祥#用艺术超越时间的人—— 专访山东省陶瓷艺术大师张源源
文章插图

2013年底张源源自己开设了自己的工作室,并取名“源·创”,以张源源为名,鼓励自己源源不断地创作,坚持原创理念。
陶瓷,精神的容器
内在气质的外漾,一定是内在积蓄足够了,能量足够了才能承载出、表现出这样一位陶瓷艺术家的风骨。
80年,张源源出生于青岛,祖父母和父母都是传统的泥瓦匠人,从小便耳濡目染,艺术的种子仿佛在不知不觉间就在他心里种下了,加之从初中开始通过绘画、诗词接触中国传统文化,他认为,成为艺术家并不是一种职业身份,而是一个人生选择,而陶瓷正是这样一种精神的容器,将天地万物感受到的能量以双手创作出来。
2002年,张源源进入景德镇陶瓷学院陶艺专业。从原料开始,拉坯、成型、烧制、装饰,张源源都一一学会。不但如此,他还辅修了陶瓷艺术设计专业,最终以双学士学位毕业。2006年,张源源来到硅元科技从事绘画、设计及花纸工作。他不负众望,从十六届常委杯到十七届常委杯,企业生产的重要产品中都有他的影子。2011年,张源源加入中强艺术研究院,两年时间,带领团队荣获国家省级金奖银奖16个。
2013年,张源源被评为山东省陶瓷艺术大师。成为了最年轻的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理事,他的画作中经常融合油画、工笔、指画、水墨等风格,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创作风格,她创作的《梦幻》更是带起了“蒲公英”创作热潮。
“蒲公英随风散落但顽强扎根生长,自有一股韧性和向往。这也像70后、80后的一代人,在生活重压下坚持自立自强,享受着在前行旅途中无处安放的青春。”在他看来,内心与作品创作的过程是一种能量的彼此给予。
《平安吉祥》、《紫气东来》、《窗外》到《我的家》系列作品中,细细品究起来,每一幅作品中都体现了张源源时时的心境与态度。
张源源的作品带有难以名状的静默能量,满载着20世纪80年代人在自己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内心曲折,既有史诗般的美感,却并不盲从,有着东方人深沉内敛的风骨,又将其气韵熔铸在陶瓷的结构上,让作品从器物中抽离出来,将人物的情感与气韵纳于其中,自具灵性,成就了陶瓷作为一种精神容器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