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剧#大师走了:他洞悉暗黑 但并不乖张

音乐剧#大师走了:他洞悉暗黑 但并不乖张
文章插图
音乐剧#大师走了:他洞悉暗黑 但并不乖张
文章插图
音乐剧#大师走了:他洞悉暗黑 但并不乖张
文章插图
斯蒂芬·桑德海姆
音乐剧#大师走了:他洞悉暗黑 但并不乖张
文章插图
《理发师陶德》
◎裘晔
斯蒂芬·桑德海姆走了。每每提及他,海内外媒体多用“巨匠”“大师”“传奇”“天才”“震撼世界”这些大词,可是对大部分中国观众,尤其是新晋音乐剧粉丝来说,这些说法还是很抽象,并不能了解他到底是怎样的一个角色。
出生于1930年的桑德海姆是美国著名音乐剧创作者,担任过多部经典音乐剧作品的作曲、作词和编剧。其独到的选材视角和创作思路为他赢得音乐剧领域的诸多殊荣,包括多次获得奥利弗奖和托尼奖(桑德海姆是迄今获该奖次数最多的作曲家),在伦敦西区和纽约百老汇都有以他命名的剧院,尽管他一生创作的25部作品中的大部分并不经常登上西区和百老汇的舞台。
不仅美国,大批世界范围内的音乐剧名伶,都以能出演他的作品为荣;不少初入音乐剧行业的年轻人,比如《汉密尔顿》的创作者林-曼努埃尔·米兰达更是以他为榜样;颇有不少美国知名高校艺术专业聘请他担任教职;他的作品如《吹个口哨又不难》《伙伴们》《刺客》《星期天与乔治在公园里》《理发师陶德》等也都是艺术教育院校和机构必选的教学和实践素材。
最有趣的是他长期以来被奉为“概念音乐剧”的创始人及掌门人,即使他自己并不太认可这个概念。
2020年桑德海姆90岁生日时,虽然疫情阻挠,但是不少英语国家的演员、导演和制作人在网上齐聚,给他开了一场在线直播的盛大庆生晚会。
挺有意思的吧?
还有,在音乐剧圈子里一直有这么个说法:想鉴定某人是不是真的了解音乐剧,问其对桑德海姆的作品有什么观感,就清楚了。可见桑德海姆在音乐剧行业里的地位已经近乎封神。
【 音乐剧#大师走了:他洞悉暗黑 但并不乖张】拿我自己来说吧,我最喜欢的音乐剧作曲家是创作了《剧院魅影》《贝隆夫人》《猫》的安德鲁·洛伊徳·韦伯。可当年我第一次深入接触桑德海姆的作品时,还是深为折服。
那是2014年年底,上海某制作机构打算重排桑德海姆的《理发师陶德》中文版,找我来重做译配。当时我的印象里,桑德海姆的大部分作品乍听起来节奏耸动诡异,旋律突兀生硬,绝非常见的音乐剧里曲调优雅流畅,风格委婉动人的那类。所以我一开始着实不知该如何下手,只能硬着头皮对着谱子把几首曲目反复播放,听着听着,慢慢咀嚼出了滋味。
凭良心说,桑德海姆的作品也不是完全不讨喜的。舞台上鲜血横流的《理发师陶德》里,也还是能找出来一两首旋律春光明媚的曲目。只是跟韦伯不同,他居然可以用这些欢快轻松的旋律来描绘仇视一切、意图杀人报复的心情!
比如《教堂牧师》这首,以一小段宣叙调开头以后,缓缓响起的是那种就算胳臂腿儿不灵便的人听了都会蠢蠢欲动,让人浑身轻快自在的华尔兹舞曲。不过,让我们来看看此处的歌词:
好像是一群老鼠在饕餮,
这是个人吃人的世间,
又有谁能装作视而不见!
随着华尔兹旋律的不断重复和发展,男主人公接着唱出了这样的歌词:“我想尝尝诗人的肉质怎样。”女主人公则回应:“你也知道他们的健康总让人怀疑,我赔不起,对不起!”不过她转而提议:“如果你是爱国又忠君,就点一份皇家水兵,健康没问题,吃到嘴里有一股海洋气息。”接着又推荐了其他“口味”,如律师、房东、菜贩、银行出纳……直至政客和法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