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新青年·上封面|莫言门下博士生、95后作家焦典:骑上文学的单车,到更远更茂密的世界( 三 )


95后&新青年·上封面|莫言门下博士生、95后作家焦典:骑上文学的单车,到更远更茂密的世界
文章插图

焦典领取2020中国·星星年度诗歌奖”之“年度大学生诗人奖”
【对话焦典】
“写出、也活出一种‘语到极致是天真’的风格”
封面新闻:你现在读文学专业的博士,对接下来“当一个以写作为业的人”这件事有比较清晰和坚决的想法吗?还是顺其自然?
焦典:从时间上来说,当然,我会一直写作,以一生为时间丈量尺度的写作。所以我不着急,还有明天,还有下一首诗,下一个小说。从方式上来说,能以写作为业是一件幸运的事,如果有这份幸运,我会非常乐意。如果不幸没有的话,也没关系。我也许会去开长途大卡车,放着喜欢的歌,开着窗子让风呼呼吹。尤其是晚上的路,在车灯照亮之外的黑暗里隐藏着什么呢?在远山淡淡的影子里又会发生什么呢?我会在休息的时候把它们写下来。当然,我不会疲劳驾驶!
封面新闻:比起其他青年作家,你作为北师大的博士研究生,平时能接触到的都是像莫言、余华、毕飞宇、欧阳江河这样的名家导师和作家,能得到他们一些具体的指导和点拨。比如在《黄牛皮卡》的写作就得到毕飞宇老师的细致指导。跟这些优秀的作家打交道,或者听他们的课,不管是写作技艺还是其他方面,让你觉得收获比较大的方面有哪些?
焦典:首先以及最重要的绝对是人格的熏陶。作家老师们真诚、谦虚、尊重。我能感觉到作家老师们都非常真挚地在教导我们,同时发自内心地尊重我们,不会因为他们已经是非常著名的作家,拥有很高的写作才能,或者得到了许多的荣光就比别人要显得高高在上。每次和老师交流时,老师都认真地把我们当作写作者,交流小说和诗歌的具体写法,提出了很多的建议,并且总是强调:这只是我的建议,你不一定要修改。在对待具体的作品时,不管是谁写的,即便只是一篇学生习作,老师们也都非常细致地讨论。落地,落到实处,落到每一句对话,每一个情节设置上,而不是说一些大而空的文学理论,你就会知道老师们其实在私下已经花费了很多的精力去阅读哪篇只是一篇习作。有时也会讨论一些当下的热点话题,我发现作家老师们往往都非常具有包容性,他们不会很轻易地去否定什么东西。但同时他们也不轻易地肯定什么东西,始终保持自己的思考与判断。我觉得这是文学,而且是最优质的文学给予的,它让人格变得具有某种意义上的高贵。
回答一个从未准备过的提问
她让莫言老师笑得眼睛“眯起来”
封面新闻:考入莫言老师的门下攻读博士,目前也已经上了半学期课了。感觉如何?莫言是一个很幽默的人,从他的作品和一些公开场合的言谈可以看出。但是并不是谁都有机会近距离跟他打交道,成为他的学生,听他讲课。跟学生打交道的莫言是怎样的状态?截至目前,他对您的哪些点拨和指导让你觉得特别受用,很受益?作为博士导师的莫言,是用怎样的形式给你们上课?他主要会讲些什么?
焦典:考博面试时,我背的几大本文学史,文学理论都没考到。莫言老师问了我一个从来没想过的问题,还能怎么办?假装很镇定的样子,咳咳,这个问题,我认为嘛……我能认为出什么?说了一些暴露心智的浅薄傻话。结果莫言老师却在笑,很开心的样子,眼睛也眯起来,从威风严肃的石狮子变成……变成笑着的威风严肃的石狮子。但我想,哎,笑了就好,就算考不上,逗个乐也是好的。后来是入门之后,大家要一起见一面。聊天,老师们还有师兄师姐古今中外、天南海北地聊。我没那么多可分享的,说白了,就是没那么多见识。不过听着也很好玩,可以为我脑子里的属于我自己的世界积累一些幻想素材。然后话题突然就拐到了博士毕业的问题上,和许多学校许多专业一样,博士想要毕业是很辛苦的,延期毕业的人不在少数,这是投在我和同学们心上永远的阴影。谁能确定呢?万一自己就是那个倒霉蛋。我半开玩笑半也是在给自己找退路地说:“我想延毕,我想读八年。”(博士最多读八年,如果还不能毕业就会被清退)结果莫言老师很认真地看看我,又笑了,很云淡风轻,“你年纪不大,倒是可以。”我很受震动,原来我们提心吊胆的事,其实也可以变成轻轻的东西,就让它飘着好了,自己该干嘛干嘛去。这就是目前短暂相处中的一些记录。哎,真希望能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像小时候一样,拿着“三好学生”的奖状蹦跶回家。莫言老师肯定会和我爷爷奶奶一样,虽然也不会说太多话,但高兴地眼睛早就已经眯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