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视野!从保护利用向传承传播延伸:文化交流打开世界“读懂中国”之窗( 二 )


在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遗产地可持续旅游教席主持人张朝枝看来,文创产品传播力取决于文化遗产旅游性。
观察研究文创雪糕、考古盲盒等文创产品掀起的文化遗产热、博物馆热,张朝枝发现,文化遗产的形态、内涵意义被传播所建构,提供给消费者购买,并在网上分享,“对于消费者而言,购买是一种线下体验;分享到线上进行传播、获得点赞,消费者又获得线上的体验。线上和线下相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旅游体验,文创产品就成为连接两种体验之间的载体。”
通过社交媒体的广泛传播以及不同平台的转载,文化遗产由此传播出圈,以自身承载的故事和文化吸引更多人关注文化遗产,了解文化遗产的价值。“文创产品的旅游性越大,其传播时间也更加持久。”张朝枝说。
新视野!从保护利用向传承传播延伸:文化交流打开世界“读懂中国”之窗
文章插图

观众在良渚博物院了解良渚文化历史。新华社发
文明交流互鉴 共建和平和谐世界
文物有归属,遗产有国别,但归根结底都是人类在地球进化演变发展的见证。在长期演化过程中,中华文明从与其他文明的交流中获得了丰富营养,也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但当前,在一些西方媒体引导下,西方社会对中国有很多误读和误解。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如何提升国际传播水平,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故事?对此,中国外文局副局长陆彩荣提起一句中国的古话:“和而不同,求同存异。”
“我们通过学习能够交流,能够理解,能够找到求同存异、共同相处的基础。”陆彩荣表示,在任何一个时期,国际社会都需要相互了解、相互认知、相互沟通,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中国人一直希望建设一个美好的世界,中国人的理想是天下大同。中国也一直在为此努力,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
“我想,尽管当今世界有不同的制度、有不同的发展道路,但都是各国人民自己选择的,各国都应该享有共同发展的权利。”陆彩荣说,“我们要回到本质上、回归人的本性,和平相处,共同建设美好家园,共同建设和平和谐的世界,这是中国一直追求的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缘由之一。”
南方日报采访人员 郑慧梓 刘怀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