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春!苏轼《行香子》:看似处处写景,实则曲笔写情,思念妻小跃然纸上( 二 )


游春!苏轼《行香子》:看似处处写景,实则曲笔写情,思念妻小跃然纸上
文章插图

赏析:
“携手江村,梅雪飘裙”。梅花如雪盛开的初春,我们相约郊外赏春,似雪的梅花飘沾在姑娘们的衣裙上。
起句是苏轼触景生情。想起去年初春,苏轼病后接到太守陈襄邀约赏春,曾写过一首诗《正月二十一日病后述古邀往城外寻春》,诗中云:“卧听使君鸣鼓角,试呼稚子整冠巾。”陈襄当时和诗一首:“郊原绿意动游人,湖上晴波见跃鳞。间逐牙旗千骑远,暗惊梅萼万枝新”。
如今自己出差在外,又到了初春时节,回忆去年一起赏春的情景。那时候苏轼陪着太守,带着官妓,春风微寒,梅花零落,姑娘们衣袂飘飘,多么风雅的出游,如今记忆犹新。
游春!苏轼《行香子》:看似处处写景,实则曲笔写情,思念妻小跃然纸上
文章插图

“情何限、处处销魂。故人不见,旧曲重闻”。春意撩人,情谊几何,处处触景生情,春色令人销魂。如今看不到故人,只听到几支旧曲。
这几句还是在回忆太守游春之事。又是一个春天到了,太守是不是又去游春了,太守是不是在忆念故人。春意阑珊,春景妩媚,没有我陪在你身边,耳畔传来曾经的音乐,故地重游,故人不在,无限伤感。所以这里的故人是苏轼自己。
这正是作者无形中转换主语,从起句我对述古的回忆,转换为述古对我的想念,苏轼的时空转换就像一束光,先照射在苏轼的头上,听他娓娓诉说,等他说完,把光束从丹阳转换到杭州陈襄的头上,再听他讲讲对故人苏轼的想念。
这种写法大胆而情真,非一般人所能驾驭。
游春!苏轼《行香子》:看似处处写景,实则曲笔写情,思念妻小跃然纸上
文章插图

“向望湖楼,孤山寺,涌金门”。还记得我们沿着望湖楼、孤山寺、涌金门一带赏玩。
这是苏轼在脑海中对曾经的游春路线浮想联翩,他一厢情愿地认为,此时太守游春一定会想念自己,可见二人熟稔程度非同常人,彼此情感至深。
上片通过回忆郊外出游,以景带情,用一个镜头分别切换两处相思,写出了苏轼和陈襄之间的忘年之交,有趣且感人。
游春!苏轼《行香子》:看似处处写景,实则曲笔写情,思念妻小跃然纸上
文章插图

“寻常行处,题诗千首,绣罗衫、与拂红尘”。曾经一起巡游的很多地方,题诗千首之多,估计我的题诗和魏野一样,也要被官妓以红袖擦去灰尘。
作者以寇准喻陈襄,以魏野自喻,这是对陈襄的尊重和崇拜,抬高陈襄的身份调侃自己,突出陈襄的才华和能力。
“别来相忆,知是何人?有湖中月,江边柳,陇头云”。自离开杭州后,有谁在想念我呢?是西湖的明月,钱塘江的垂柳,山上的白云。
游春!苏轼《行香子》:看似处处写景,实则曲笔写情,思念妻小跃然纸上
文章插图

作者在上片以“望湖楼,孤山寺,涌金门”三个地名,穿插起和陈襄出游的空间感。在下片结尾以“湖中月、江边柳、陇头云”呼应上片,明明是自己出差在外思念杭州,思念陈襄,偏不明说,而说成杭州的月亮、柳树和云朵在思念我,言外之意是,离家太久,陈襄太守,可不可以同意我早点回杭州,妻子王闰之来了书信,我此时想家心更切了。
苏轼曲笔写情,情感荡漾,如沐春光。
本文为原创,百家号首发。
【 游春!苏轼《行香子》:看似处处写景,实则曲笔写情,思念妻小跃然纸上】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