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藤忠雄|马卫东:我眼中的安藤忠雄和建筑设计( 四 )


马卫东:展览前四站的名字都叫挑战,在北京站改名,一是由于接棒上海,想展示一些不一样的内容;二是,对于北京这个兼具活力与传统的城市来说,“青春”也是个非常贴切的形容词 。
此外,青春也是安藤老师一直追求的状态,虽已是耄耋之年,他却希望自己不仅能够工作,而且是能够像年轻时那样保持旺盛的工作精力和状态,希望大家能够通过展览,感受到他内心的那种创造力和活力,在内心埋下一颗青春的种子 。
网易家居:作为安藤老师的学生以及在中国的合伙人,在您的视角中,是怎样解读安藤老师的?
马卫东:安藤老师的严厉是很出名的,这与处女座的认真、高要求有关,也和他的职业经历有关 。他没读过大学,建筑学知识都是通过自学、游学或在事务所工作获得的 。没有学历和人脉的情况下,他只有比别人更努力才能赢得一些机会 。所以,他会对自己很苛刻,对事务所的员工也比较严厉 。
但跟安藤老师熟悉了以后,就会发现他其实非常有趣 。安藤老师是一个标准的大阪人,天生就特别幽默,如果和他在一起,他会一路不断地讲各种笑话 。
从他的作品里面也能够感受到这种童真或者乐趣,比如头大佛 。把这佛埋得只剩一个脑袋,有这种想法的人,本身一定是内心非常天马行空、非常有趣的人 。
网易家居:安藤老师的设计手法特别鲜明,您觉得安藤老师对于建筑或者对于中国大陆的建筑设计有怎样的影响?
马卫东:他一直试图在时代潮流之外,追求人对空间、建筑最核心、最本质的需求,呈现出更永恒的东西 。他更像个艺术家,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直指人心,人们看了以后就会被他感动、被他打动 。这才是安藤老师建筑的核心 。
作为策展人,我非常希望国内的建筑师能够从安藤老师身上学习到作为建筑师的专注 。安藤事务所从1969年至今规模一直是20位建筑师 。对比遍布全球的业务,安藤老师完全有能力做到超过500人的事务所,但是他一直坚持所有的项目都必须自己亲自做,二十个人是能够扁平化管理的极限 。这种观念特别值得学习 。
网易家居:在安藤老师的作品当中,您最喜欢哪一个呢?
马卫东:安藤老师的建筑我都喜欢,它们是具有精神性的 。他的空间特别简单,但是总会在某一个空间、某一个角落,能够让人安静下来,不自觉地想到自己、自然、宇宙,能够感受到自己的渺小或者孤独 。
其实安藤老师的很多建筑,按照现在的标准来讲,都可以叫做“网红建筑”,但他更厉害的是能够长久持续地让人喜欢而成为经典 。
网易家居:近十年前,您曾评价中国的建筑行业是“上气不接下气”,现在您又是怎么看待国内建筑业的呢?
马卫东:当时说“上气不接下气”其实是一个褒义的状态,当一个人在拼尽全力爬坡的时候,他的动作和气息一定是有些走形的 。而今天中国的建筑行业无论是理念、技术、材料、策划、运营,还是业主认知的程度等都有了急速发展 。
但同时,我还想呼吁,建筑设计可以再轻一点,不需要那么用力过猛,需要更关注建筑本身的品质和需求 。一个好的建筑应该能够看到时间的痕迹,越老越有魅力,而不是追求当下的时髦、时尚,取悦或献媚于这个时代的价值 。
网易家居:您现在的身份很多元,策展人、建筑师、媒体人等等,您最想担任的是什么样的身份?
马卫东:我是学建筑设计的,本来留学回来在国内开一家事务所,做一个建筑师是一个最自然的轨迹 。但是我最初的选择是做个媒体人 。
九十年代末留学的时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能有机会接触到国内看不到的特别好的建筑资讯 。因此,回国的时候我就将《a+u》和《El Croquis》(建筑素描)两本杂志引进国内,也是国内第一个把国外建筑杂志引入中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