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清明上河图中隐藏在画眼虹桥里的秘密,足足1000年后才被解开

每一次科技的进步都会被人类用不同的方式记录下来,成为后人见证祖先们聪明智慧的有力证据。在北宋时期,大画家张择端画了一幅长卷《清明上河图》,成为了绝世经典,后世有不少十分有名的画家都曾临摹过他的这幅画。通过不同版本的《清明上河图》,我们发现了这样一个隐藏在画眼虹桥里的秘密,并且这个秘密是在1000年后的今天才被解开的,因为这需要十分紧密的仪器才能够读懂《清明上河图》的每一个细节。


秘密$清明上河图中隐藏在画眼虹桥里的秘密,足足1000年后才被解开
文章插图

张择端和《清明上河图》张择端是北宋徽宗时期的大画家,为了响应宋太宗采取鼓励文人谏言的政治措施,画出了这幅惊世骇俗的长篇巨制。但是在宋徽宗看来,他虽然明白了张择端的用意,但是不愿意接受这样的现实,因此在张择端将这幅画献给徽宗之后,徽宗只是在卷首题签后就将其赏赐了出去,浪费了张择端的良苦用心。张择端作为一个有良心和有危机意识的画家,用自己的画作来警醒当世的皇帝,可惜皇帝兵不领情。而北宋也因此灭亡,可谓是报应不爽。在靖康之耻18年之后,张择端才离开了这个世界,相信他的心里面一定会非常地痛苦,要是当初宋徽宗能够听从自己的劝解,未必会落得如此悲惨的下场。后世临摹之风盛行,原作几经辗转宋本《清明上河图》在被宋徽宗随意赏赐之后,经历了许多的波折,最终在几百年之后成为了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而后世流传的临摹版本众多,明朝时期的仇英,清朝乾隆时期的版本,以及其他一些临摹水平参差不齐的版本,让很多人把原作和临摹本都搞混淆了。其实现在大家经常见到的版本是明朝时期的仇英所作,而这两个不同的版本,在细节的处理上更是有着很大的差别。


秘密$清明上河图中隐藏在画眼虹桥里的秘密,足足1000年后才被解开
文章插图

就拿画眼虹桥来说,在宋本之中的虹桥,是用木头做成的,而在仇英之后的各个版本之中,这座虹桥都是石桥。这里面到底有什么玄机呢?画眼虹桥的秘密,原来在这里作为一幅写实主义的巨制,《清明上河图》反映的是北宋都城汴京的生活风貌,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张择端描绘了数量庞大的各色人物,牛、骡、驴等牲畜,车、轿、大小船只,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尤其是宋代的建筑特征,这一点最为让后世人所认同。相较于其他临摹版本的的画眼虹桥,张择端选择木桥而其他版本选用石桥,相信都是有自己的用意的。在古代,修桥其实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别看赵州桥屹立千年不倒,但是在修建的过程中,工匠们不知道花费了多少的精力才实现了自己的设想。


秘密$清明上河图中隐藏在画眼虹桥里的秘密,足足1000年后才被解开
文章插图

相较于石桥,木桥的设计与建造更为艰难,从选择建桥地点、定位、选料、开工、建造到完工,无数繁琐的工序,只能够凭借工匠们的眼力和经验来作出判断,由于古时候缺乏固定的铁钉,想要将这些木料组合在一起都是十分困难的事情。需要数以亿计的钻孔、木榫衔接、以及对于弧度的把控,所有的这一切都不是任何一个常人所能够实现的。在后世版本的《清明上河图》中,一律采用石桥代替了木桥,只能够说明一点,那就是明清之后的木匠工艺和建造水平下降了,而且下降得十分地离谱。因此,画家们在临摹《清明上河图》的时候,不得不屈从于现实的压力,用石桥代替了木桥。这也是临摹本与原作最大的差别,也是画眼虹桥的秘密所在。小结说起中国古代的木匠活儿,从鲁班时算起,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真的是一代不如一代。到了现代的木匠们,要是没有顺手的工具和大量的铁钉,相信很多人连最简单的小板凳儿都做不出来,这不得不说是一种历史的倒退,也是中国传统技艺的悲哀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