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读《仁慈江湖》:不过坏日子,不读坏东西,因为时间不允许

年纪渐长之后,在阅读口味上更为偏爱非虚构的口述史或传记。历史比虚构更精彩,只要想到这些人物活生生地存在过,构成了我们的历史真实的一部分,就足以令人心潮澎湃。《仁慈江湖》中,作者自述:“十年读书,十年登山,十年检藏。人生最好的时光只有中间三十年:前十年读书修身,中十年经世致用,后十年沉潜总结。”此书正是沉潜与检藏之作。上卷是作者半生所遇的师友亲人,下卷是历史长河中的精神之交。在其上卷,以作者的生命经历为串珠,连缀起了若干篇人物记。这些人物或可亲可敬,或任意江湖,正如张宗子的评价“嵇康师心以遣论,阮籍使气以命诗。张旭酒后作狂草,挥毫落纸如云烟。”80年代是被媒介多方建构的一个历史神话,90年代则是一个蕴藏更多转折的十年,《仁慈江湖》以一种个人化的写作让我看到了九十年代的历史面影。《师父》的英雄心气,《父亲记》的深沉隐痛,《从北大到南大》的宏阔深邃,《君子不器》的蕴藉风流,连绵成了一部精神大传。
作者&读《仁慈江湖》:不过坏日子,不读坏东西,因为时间不允许
文章插图
《仁慈江湖》,作者: 樊国宾,版本: 纯粹|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9月
【 作者&读《仁慈江湖》:不过坏日子,不读坏东西,因为时间不允许】此书很难归类,它根源于一个人真实的生命史,但叙事不是压倒性的,人事勾勒与议论纵横,使得行文带着极高的思想密度、强度。它更像是一部精神自传。《仁慈江湖》不类任何一种主流的文体。本质上作者的书写承继了古典传统中的笔记体,类似于顾亭林的《日知录》、王应麟《困学纪闻》等先贤的文风。叙事与思想密织交接,贯穿全书,或是观点,或是臧否人物,或是历史、哲学、美学、鉴赏、考据等等。作者自述更为精确:“中国历史上有一类文体,在《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的遮蔽下,在互嵌性社会文化的粥塘里,在盛世君臣的背后,如一簇簇微暗的篝火,于禅狐困鸣中顽强生长——这就是寄兴于天文地理、延章国典、草木虫鱼、民俗风情、学术稽考、神鬼仙怪、艳情趣谈之间的随笔、杂录、传奇、琐闻、志怪等著述,它们巨大至穹庐,微小至芥子,囊括千方,包罗万象,琳琅满目,落英缤纷。” 显然,作者心仪的是“在野之学”,是一种在体系之外的自由与率性的写作。
读解此书,关键词是知识人的道统,大学之道,读书的意义及文化精神都是围绕这个核心的。读书为何?是修身律己,是陶铸人格,是明道救世,更是在无尽的历史长河里的精神自渡。于作者而言,是淬炼“不降其志,不辱其身,基于个人尊严的精神自由”,是蓄养黄宗羲意义上的“诗书宽大之气”。“书生自有嶙峋骨。宁可孤独,也不违心。宁可抱憾,也不将就。”此书从读书问道的生命历程出发,以汪洋恣肆的史笔,痛陈自己的前半生。“通过这‘十年读书’,构筑了自己一生最重要的人格理念、价值情怀以及在纯正趣味方面的层层进益,从而支撑了之后‘十年登山’的宽广心灵底座”。文中铺陈的人与事、历史图景足够磅礴,足够广阔,让我们看见一个具备高度文化标本意义的中国当代精神传记。这种宏阔的历史感,使它超越个案的意义,镶嵌在当代知识人心史序列之中,也镶嵌在两千年士的传统之中。知识人的道统,正是在先生与青年的互相辉映中传递的,燃灯者也是传灯者。总有一种严肃青年的气质,保留在不辍的心史之中。写作的意义,大学的意义,就是将这一点严肃的对人类智性生活的热爱书写在历史中。这是我们身为万物之灵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