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意@隐居生活怎么画,石涛绘《杜甫诗意》

“竹光团野色,舍影漾江流”出自杜甫《屏迹三首》。屏迹,是隐居的意思。比如,隐居山中可以说成“屏迹山中”。杜甫写的《屏迹三首》可以看成是组诗,先说隐居的地方,再讲隐居的快乐,最后强调享受隐居的状态。这首诗在杜诗中知名度一般,唯有“竹光”一句,经石涛妙笔绘制成画,在清代画家之中甚是流行。
杜甫在诗中写道,隐居的日子无比悠闲,可以寻访偏僻幽静的地方。那里有成片的竹林,也有江畔木屋。杜甫难得这样自由自在,他不再劳心劳力,变得开始享受生活。这样的杜甫,让人看到他性格中平和的一面。百折不挠,需要一张一弛,偶尔放松一下,才能蓄力前行。
杜甫诗意@隐居生活怎么画,石涛绘《杜甫诗意》
文章插图

隐居生活始终充满快乐吗?事实未必如此,石涛高就高在,他在自由闲适之中画出一种满腹牢骚的感觉。看似明丽的色彩,却罩着一层灰暗色调。石涛真正读懂了杜甫的心思,他才能画出这样的面貌。
他在创作中有写实的一面,也有写意的一面。写实,他以人物为中心,布置构图。他希望通过画中人物的状态,带动观者投入情感。写意,他画的是一种纠结的心情。心情怎么描绘出来?石涛绘画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一画法”,他试图用哲学角度解析绘画创作中的种种问题。由此,他画心情、画思想,有了理论基础。
【 杜甫诗意@隐居生活怎么画,石涛绘《杜甫诗意》】杜甫诗意@隐居生活怎么画,石涛绘《杜甫诗意》
文章插图

结合《杜甫诗意》,可以明显看到石涛的意图。情感基调是快乐的,快乐之上是迷惘的,迷惘之余是矛盾的。松散的墨色渲染,彰显快乐。皴点并用,适当留白,代表着迷惘。至于矛盾,体现在重重密林,交织在一起的树枝,隐约间有压迫感。
好似抽丝剥茧一般,石涛用技术手段还原了情感变化。听上去有点玄之又玄的感觉,事实上画中的无尽山水与一丘一壑,可以呈现出变化无穷的美感,就是因为情感的力量。技法是实打实的客观存在,欣赏是建立在客观基础上的主观感受。石涛画《杜甫诗意》的过程,就是强调主观感受的过程。
杜甫诗意@隐居生活怎么画,石涛绘《杜甫诗意》
文章插图

山水之美,结合杜诗的深邃思想,石涛用作品践行了他的创作观“吾道一以贯之”。石涛曾经出家避祸,禅宗思想、儒家思想共同构成了他的哲学观点。他觉得画画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而情感表达也是这样的过程。由此,他找到了表达情感的方法。
从宋代的文人墨戏开始,一直在探讨画出内心感受。直到石涛出现,才从理论上将其完善,在创作上将其体现。石涛在画坛的地位那么高,与此有很大关系。
杜甫诗意@隐居生活怎么画,石涛绘《杜甫诗意》
文章插图

石涛一个人构建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哪怕随手一挥,也能体现出他思想上的光辉。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