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文联#乾隆写了一副上联,满朝文武都无法对出下联,纪晓岚:我来试试

对联是传统文化之一,不仅对仗工整、平仄协调,而且音节谐畅、雅俗共赏,一直以来都是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对联可以分门别类,其中一种却非常特别。由于汉文的每个方块字都有独立的含义,有时候正着念和反着念,全能讲通。按照这个特点创作的对联,就叫“回文联”。回文联#乾隆写了一副上联,满朝文武都无法对出下联,纪晓岚:我来试试
文章插图
北宋的苏轼曾经写过一些回文诗,就是可以倒着诵读。民间也有一些高手写过回文联,比如大家熟悉的下面介绍的例子就属于这一形式,乾隆写了一副上联,满朝文武都无法对出下联,纪晓岚:我来试试。回文联#乾隆写了一副上联,满朝文武都无法对出下联,纪晓岚:我来试试
文章插图
清代的乾隆皇帝喜欢赋诗作对,有一次他就写过一副有名的回文联:乾隆有一次看见这家饭馆的招牌,突发奇想,就写了一副回文联。首句是说,客人上“天然居”饭馆去吃饭。次句是将前面倒着念,意思是说,没想到自己居然像是到了天上的客人。这两句无论是正念,还是倒念都讲得通,前后句的意思也有联系。回文联#乾隆写了一副上联,满朝文武都无法对出下联,纪晓岚:我来试试
文章插图
乾隆皇帝想出了这副回文联,心里非常得意,回来后就把这副对子当成上联,念给大臣们听,并让他们按照这个格式,征求回文体的下联。大臣们琢磨半天,却面面相觑,根本无人作声。皇帝等了半天,发现没有人应对,就有些失望,但又不甘心。难道满朝文武,竟然找不到一位才子?他有意识地将目光移向一个人,大家也不约而同地朝同一个方向看去。回文联#乾隆写了一副上联,满朝文武都无法对出下联,纪晓岚:我来试试
文章插图
原来这位才子就是纪晓岚,他学识渊博、才高八斗,经常为皇帝出谋划策。不妨先举一例,说明他的才学和反映能力。纪学士家住河北,有一次他到杭州办事,那里的一位朋友为他准备了好酒好菜。等先生吃饱喝足之后,俩人就开始坐着闲聊。朋友知道对方才华卓越,于是就讲述了一个故事。他有一次到京城去游玩,曾经给北方的朋友出了这么个上联:回文联#乾隆写了一副上联,满朝文武都无法对出下联,纪晓岚:我来试试
文章插图
可他们听了,一个个只是摇手,却不言声。纪晓岚听后哈哈大笑,然后又耐心地说,“其实他们摇手,就已经回答了你的问题。”朋友愣了半天,还是没有明白,学士就伸出一个巴掌,说出了这个哑谜的下联:孤掌,是指一个巴掌。五个手指中,食指、中指、无名指相对较长,而大拇指和小拇指相对较短,这就叫“五指三长两短”。对句的“三长两短”,出句的“四面八方”,都是带数字的成语,对得挺巧。经过先生的这番解释,朋友这才明白了摇手的意思。回文联#乾隆写了一副上联,满朝文武都无法对出下联,纪晓岚:我来试试
文章插图
接着前面的话题,纪晓岚听到皇帝讲述的对联,其实已经有了答案,只是他不想太招摇,于是默不作声。可是看着大家都急切期待他的答案,于是便恭敬地站出来,面带微笑对皇帝说:大佛寺是京城东面的一座著名寺庙,那里人来人往,热闹非凡。才子也曾亲自前往游访,所以印象深刻。这个回文下联前半句是说,人们路过大佛寺这座庙;后半句是说,庙里的佛像实在太大了,大得超过了人。回文联#乾隆写了一副上联,满朝文武都无法对出下联,纪晓岚:我来试试
文章插图
纪学士的下联,想得真不错,立马得到大家的高度赞赏,皇帝也暗自称赞。这副回文联放到一块就是:读完这个故事,大家也可以自由发挥一下,相信卧虎藏龙,一定还有更多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