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觉|多伦共生|从声音认识多伦:“一条很难走到底的弯路”( 三 )


听觉|多伦共生|从声音认识多伦:“一条很难走到底的弯路”
文章图片

下午太阳斜着的时候 , 在这样的声音里 , 偶尔会有几位爷叔坐在小凳子上 , 在这条细长的过道里安静地看着对面的院子、对面的墙 , 熟人经过 , 停下寒暄几句 , 然后继续等着太阳更斜一些 。
然后这个城市带着喧嚣轰隆着向这个小空间驶来 , 一巴掌拍在爷叔斜阳里的老脸上 。
听觉|多伦共生|从声音认识多伦:“一条很难走到底的弯路”
文章图片

老公房里非常安静 , 是那种几乎没有人的安静 。 我猜住在这里的很多人 , 都是结婚生子的中年人 , 可能早早地离开了这个地方 , 跑去别处打卡、加班、奔波了 。 老公房的院子不大 , 但有些复杂 , 塞进了很多建筑 , 错落在各个角落 。 楼底下停着车 , 经常停一天 , 很少看到车主 , 很少看到有人上下楼 , 时不时有个回收旧家电的师傅骑着电动车在楼和楼之间穿梭 , 不知道这录好的叫卖声播放给谁听 , 可能今天在这众多的楼房中 , 有那么一位大姐请假了 , 在家整理屋子 , 理出一件老旗袍 , 放在客厅的沙发上 , 叫卖声从远处骑车过来 , 大姐急忙跑到阳台边 , 探出身子 , 向楼下喊着:“旗袍收不啦” 。
听觉|多伦共生|从声音认识多伦:“一条很难走到底的弯路”
文章图片

然后这个城市带着喧嚣轰隆着向这个小空间驶来 , 一脚踩在了大姐探出窗户的嗓子眼上 。
这个没事找事的轰隆着的家伙 , 就是地铁三号线 。
整个空间距离三号线轻轨的架桥非常的近 , 几乎就是一面薄墙 , 然而架桥比那薄墙还要高大 , 还要粗壮 。 三号线每隔3到5分钟就会经过至少两次 , 一次来 , 一次回 , 这一来一回 , 挤破了空气 , 冲进了这个空间里的每一个角落 。
下午四点半 , 幼儿园开始放学了 , 空气一瞬间燥热起来 。 自行车、电动车的停车声、锁车声 , 家长们挤在一起的脚步声 , 衣服的摩擦拉扯声 , 幼儿园放学的广播声 , 孩子们兴奋的叫声 , 大人的呼叫声、低语声 , 汽车固执、缓慢地驶入人群的声音 , 人群被汽车挤进来之后喧闹的、责怪的声音……这些声音在一瞬之间由上百人在一个不怎么开阔的小院子里同时发出来 , 这是这里一天当中最热闹的时候 , 好像活过来似的 。
安静的时间听不到了 , 冷清的奔波也听不到了 , 甚至连那个轰隆着驶来的整个城市的繁重 , 在这个时候 , 也只配在耳后微弱地逃走 。
孩子们都被接走后 , 这个小空间再次恢复之前的样子 , 细碎的里弄 , 冷清的老公房 , 轰隆着的三号线 。 好像刚才撒了个谎 , 想了个辙 , 找了个借口似的 , 把这里的那些 , 都暂时忘记了 。
听觉|多伦共生|从声音认识多伦:“一条很难走到底的弯路”
文章图片

听觉|多伦共生|从声音认识多伦:“一条很难走到底的弯路”
文章图片

孙奇芳记录的多伦路声音地图
(作者孙奇芳系“声音碎片”发起人、声音艺术家 , 徐捷系摄影师)
多伦共生|城市影像记录者眼中的多伦路变迁与思考
多伦共生|回到历史街区更新的本源
多伦共生|从文博商业到文创街区:商户眼中的多伦路
多伦共生|“老土地”说:我与多伦路共生的七十年
多伦共生|曾经的“网红地”多伦路何去何从
点击阅读原文 , 解锁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