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姥姥#贾元春一进大观园就更衣,背后有啥隐情?且看怡红院遭劫故事

刘姥姥#贾元春一进大观园就更衣,背后有啥隐情?且看怡红院遭劫故事
文章插图

题:贾元春一进大观园就更衣,故事背后有啥隐情?且看怡红院劫遇母蝗虫一回文章!
文/姜子说书
青埂峰下一顽石,曾记幻相并篆文,月旨石见《石头记》!
荣即华兮华即荣,木石前盟西堂主,胭脂染就《红楼梦》!
声能两歌手两牍,两鉴风月两生花!以诗传史石上墨,谁识画眉昭风流?
女儿未嫁将未降,末世忠义明闺阁!先时名号通灵玉,来时姓氏原是秦。
源为二玉演二宝,慷慨隽逸作姽婳,荣源宁演隐甄氏,《胠箧》《南华》续《庄子》!
——《石头记》序
刘姥姥#贾元春一进大观园就更衣,背后有啥隐情?且看怡红院遭劫故事
文章插图

《红楼梦》故事里,贾元春于元宵之夕省亲,贾母等人从十五日五鼓开始,就已经按照品服大妆,在荣府大门外等候,直到点完元宵夜灯,贾妃却才姗姗来迟。
太监道:“早多着呢!未初刻用过晚膳,未正二刻还到宝灵宫拜佛,酉初刻进太明宫领宴看灯方请旨,只怕戍初才起身呢。
原来,贾元春的元宵佳节行程相当匆忙,下午一点多就急匆匆吃了晚饭,紧接着去拜佛、领宴看灯请旨,而后才能回娘家省亲。
那版舆抬进大门、入仪门往东去,到一所院落门前,有执拂太监跪请下舆更衣。于是抬舆入门,太监等散去,只有昭容、彩嫔等引领元春下舆。只见院内各色花灯熌灼,皆系纱绫扎成,精致非常。上面有一匾灯,写着“体仁沐德”四字。元春入室,更衣毕复出,上舆进园。
刘姥姥#贾元春一进大观园就更衣,背后有啥隐情?且看怡红院遭劫故事
文章插图

有意思的是,贾元春进入大观园的大门之后,一路直奔“洗手间”,昭容和彩嫔等引领贾元春更衣。
那么,贾妃为啥一进门,未及和祖母、母亲等人打招呼,却先去更衣呢?
难道是因为贾元春一路匆匆忙忙,在宫中的时候来不及换衣服,竟然特地带着省亲该穿的品服及胭脂等物,到大观园的洗手间才开始大妆?这是不可能的。
其一、袭人不过是一个毛丫头,回娘家省亲,王熙凤等人都要她盛装打扮了,到自己跟前见过了,觉得装扮妥当了,才允许她出门,也不允许袭人在娘家留宿,用花家的东西,何况于贾元春?
刘姥姥#贾元春一进大观园就更衣,背后有啥隐情?且看怡红院遭劫故事
文章插图

其二、皇宫的规矩自然比侯门公府的大,一个皇妃,不在宫里打扮好了再出门,却等到了娘家才打扮,如此失礼,没了体统的事情,传出去只怕要掉脑袋。便是打扮再费时间,让贾府的人多等些时辰,也是天经地义。
其三、都是打扮,是在宫里自己的地盘,有一堆人服侍着高效快速,还是匆匆忙忙带着东西,跑到其他地方,就带着几个人,缺东少西,反而更加方便呢?这不是显而易见的事情吗?
难道是因为人有三急,贾元春在皇宫领宴之后,一路奔波,只得先去趟洗手间?
这样的可能性,倒是有的。但是,作为《红楼梦》这样的巨著,作者花了十年时间修改,绝不肯浪费笔墨,写些无关紧要的内容,若说只是因为人有三急,未免说不过去。
《红楼梦》故事里,刘老老进大观园,文中亦有“更衣”迷路误入怡红院的相关文章,同时提到了一面更衣镜。
刘姥姥#贾元春一进大观园就更衣,背后有啥隐情?且看怡红院遭劫故事
文章插图

(刘姥姥)便心下忽然想起:“常听大富贵人家有一种穿衣镜,这别是我在镜子里头呢罢。”说毕伸手一摸,再细一看,可不是,四面雕空紫檀板壁将镜子嵌在中间。因说:“这已经拦住,如何走出去呢?”一面说,一面只管用手摸。这镜子原是西洋机括,可以开合。不意刘姥姥乱摸之间,其力巧合,便撞开消息,掩过镜子,露出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