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品读 | 长篇小说《自流井保路风云》再现百年风云唱出清王朝的一曲挽歌

文/孙贻荪
【 作者!品读 | 长篇小说《自流井保路风云》再现百年风云唱出清王朝的一曲挽歌】说来也巧,刚刚读罢蒋蓝新作《蜀人记—当代四川奇人录》,书中写了三位自贡奇人:罗成基先生、赖雨女士、龚扇世家,倍感亲切。旋即收到王锐先生寄来沁着油墨芬芳的长篇小说《自流井保路风云》。我移居自贡40载,身与心早己融入这片热土,自认是个地道的自流井人。只要是自贡作家所写、尤其是写自贡书。先读为快!《自流井保路风云》全书53万字。作者披阅五载,数次增删,方始成书,堪称心血之作,得到名家青睐。比如阿来、徐则臣都给予推荐。
作者!品读 | 长篇小说《自流井保路风云》再现百年风云唱出清王朝的一曲挽歌
文章插图
保路风云是中国近代史上波澜壮阔的恢宏史诗,是辛亥革命风暴的前奏号角。它发端于成都,波及川南自流井、荣县一带。成都的保路风云,李劼人先生在小说《大波》里,写得风起云涌, 雷霆万钧!而自流井的保路风云,似乎尚是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幸有王锐先生以笔为犁,翻开这段深埋于岁月深处几乎湮灭的往事,发现它独特的文学价值。故而把它打造成晚清至民国的“流自井版清明上河图”。此举正应证了俄国作家索尔仁尼琴的名言:“一切伟大的文学其实都是一种见证。不是见证时代,就是见证存在”。王锐历经寒暑,晨昏秉笔。为自流井这段山雨欲来的历史作证,写出这部长篇小说,填补了国内这类题材长篇小说的空白。
掩卷之后,不禁为王锐过人的胆识和坚韧的毅力致敬!心潮久久难平,不禁有些话想说。在此作揖申明:我虽忝列作家行列,自知不具写小说的才能,只是个虔诚的读者而已。一管之见恐是一席门外话,不免驴唇不对马嘴。尚乞作者本人和方家指正!
一位小说名家曾说,小的结构最能体现作者的匠心。尤其是长篇小说结构的优劣,更是至关作品成败的关键。以擅长写长篇小说而风糜一时的米兰·昆德拉,关于小说的结构艺术打过一个生动比喻:音乐学里有一个名词——“复调”。“‘复调’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声部的平等,没有任何一个声部占主导地位,也没有任何一个声部只是简单的陪衬。”小说的结构正是如此。只有这样“才能深入事物的心脏。”中外艺术相通,王锐深谙个中三昧。关于这部小说的结构,愚下认为是 “双环式结构”。这样结构的特点故事中套数事。一个故事引出另一个故事,给人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奇。
百年前自流井风起云涌。如何表现这段纷繁的历史画卷,作者在结构上煞费苦心!他犹如一位饱学而又热心的向导,率领大家去览胜探幽,款款而行。从自流井太平街老米行入口,踏遍了百年前自流井的大街小巷:过张家沱、翻垒柴口、爬桐梓坳、走檀木林;出入于陕西庙、张爷庙、海潮寺…。叩醒沉睡百年的沧桑往事。听了许多闻所未闻的掌故;结识了各个阶层形形色色的各路人士。一点也不觉得累!甚至催促他莫停下,快些往前走。终于领大家从贡井天后宫蜂拥而出。纵目四顾,清廷败絮其中。腐朽得只剩个百孔千疮的躯壳。军营、县衙在隆隆的牛儿砲声中,纷纷,时代的丧钟在天际长鸣。读者至此掩卷为之拍案。这正是这部小说结构的奥妙所在。
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假如说小说的结构是一个人的骨骼,那么故事就好比是人的五官和肌肤。它决定一个人内在品质和外貌。所以小说的故精彩与否,成了读者评判一部作品优劣的重要依据。由此让我想起捷克读者对他们国家两位小说大家的评判。“昆德拉的小说过于深邃,读起来有沉重感;而赫拉巴尔则像是啤酒馆里坐在你桌子边的熟人,将无数奇特的故事娓娓道来,生动而富有哲理。我们喜欢!”王锐正是坐在自流井吊脚楼小酒馆里和大家摆龙门阵的那位熟人。个个竖起耳朵,深怕听漏了半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