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文学书写中的一段宣和遗事

作者:周裕锴(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教授)
宋僧惠洪《石门文字禅》卷八有一首诗,题为《饯枯木成老赴南华之命》,枯木成老是曹洞宗禅师,法名为法成,自号枯木,嗣法芙蓉道楷禅师,属青原下十二世。据程俱《北山集》卷三十二《宋故焦山长老普证大师塔铭》记载,法成禅师先后住持过汝州香山、(东京)左街净因、潭州大沩密印、道林广慧、韶州南华宝林、镇江焦山普济等名刹。惠洪这首诗是给法成禅师饯行的,法成将由潭州道林广慧寺(即道林寺)前往韶州南华寺(即宝林寺)当住持。
我注《石门文字禅》尽可能给每首诗编年,那么这首诗作于哪一年呢?程俱所作《普证大师塔铭》虽然罗列了法成一生住持过的寺院,却没有说明某年住某寺。不过,诗中有“天书夜到道林宫”一句,透露了编年信息。
法成住持的道林寺,在潭州(长沙)岳麓山下,今之山门“自卑亭”即道林寺遗址之一。然而,惠洪在诗中不称“道林寺”,却称“道林宫”。众所周知,道教的屋宇称“宫”或者“观”,如青羊宫、云台观之类;而佛教的屋宇称“寺”或者“院”,如大慈寺、文殊院之类。
此处惠洪将“道林寺”称为“道林宫”,是为了押韵吗?当然不是,因为写这首诗时,道林寺实实在在就叫“道林宫”。同样的情况在《石门文字禅》卷二十二《一击轩记》中也可看到:“宣和元年冬,余自临汝以职事来宜春,暇日,与客游天宁宫,爱小轩修竹,解衣盘礴,终日不忍去。”根据该记的内容,一击轩是惠洪师兄德禅师的小轩,天宁宫应该是天宁寺才对。元释觉岸《释氏稽古略》卷四:“崇宁元年,诏天下军州创崇宁寺,又改额曰天宁寺。”宋徽宗的诞辰被尊为“天宁节”,所以天下每个军州都有一个佛寺得改名为“天宁寺”。《石门文字禅》卷二十一就有《信州天宁寺记》可证。但这里却将天宁寺称作“宫”。再看“与客游天宁宫”的时间,是宣和元年冬。惠洪为何两处把佛寺称为“宫”呢?
原来,在宣和元年,佛教史上出现一件大事。据南宋王称《东都事略》卷十一《徽宗本纪》记载:“宣和元年春正月乙卯,诏改佛为大觉金仙,余为仙人、大士,僧称德士,尼为女德士。寺为宫,院为观,禁铜钹塔像。佛赐天尊服,德士依道流戴冠。”明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卷五十一《道教之崇》所载大致相同:“宣和元年春正月乙卯,诏更寺院为宫观。林灵素欲尽废释氏以逞前憾,请于帝,改佛号大觉金仙,余为仙人、大士。僧为德士,易服饰,称姓氏。寺为宫,院为观。改女冠为女道,尼为女德。寻诏德士并许入道学,依道士之法。”道教以“道德”为先后,僧为德士,自然低于道士,这是以林灵素为代表的道教徒的精神胜利法,试图用侮辱性的名称与服饰的改变,将佛教纳入道教的话语系统,且置于道教统治之下。此事又见于《宋史·徽宗本纪四》,更早的佛教史籍宋释志磐的《佛祖统纪》卷四十六记载更详细,文繁不录。宋徽宗笃信道教,自号道君皇帝,崇道抑佛,政和以后更受道士林灵素等的蛊惑,因而出现上述诏令佛教改名的闹剧。道林寺、天宁寺就是在宣和元年改为“宫”的。
此事随着道士林灵素奸谋败露,次年即恢复佛教寺院僧尼的称呼。据《佛祖统纪》卷四六宋徽宗宣和二年:“八月下诏曰:‘向缘奸人建议,改释氏之名称,深为未允。前旨改德士、女德士者,依旧称为僧尼。’九月诏大复天下僧尼。”不言而喻,佛教的“宫观”也重新复名为“寺院”。一场闹剧,一年演完。
【 文学@文学书写中的一段宣和遗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