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来南风起!细品白居易之诗:口语诗歌虽直白,朗朗上口意蕴长

【 夜来南风起!细品白居易之诗:口语诗歌虽直白,朗朗上口意蕴长】白居易的诗,大多以“通俗性、写实性”为主,抛开了含蓄、选择直白,丢弃华丽、选择朴实,这也是为什么白居易之诗流传广远的原因。
这样的创作理念,充满着大众意识和平民意识,有点儿类似今天的口语诗歌的创作。
今日,再来细品白居易之诗!若是您看得尽兴,千万别忘了一键三连哦~
夜来南风起!细品白居易之诗:口语诗歌虽直白,朗朗上口意蕴长
文章插图

白居易尝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看尽世事沧桑和变迁,而留给后人的,却是跌宕了一个时代的柔情。
作品《观刈麦》,是白居易早期的讽喻诗,叙事直白,直歌其事,层次清楚,顺理成章。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诗的一开头,点出了此时正值五月麦收的农忙季节。
夜来南风起!细品白居易之诗:口语诗歌虽直白,朗朗上口意蕴长
文章插图

接着写妇女领着小孩往田里去,给正在割麦的青壮年送饭送水。随后描写青壮年农民低头割麦的情况,脚下暑气熏蒸,背上有烈日在烘烤,他们已经精疲力尽了,但还不觉得炎热,只为了多珍惜夏天的昼长,再多干点活。
白居易并没有信口开河,而是以内省的方式,用诗歌记录当时的社会现实,对日常的放大,既具有智慧,又凸显了社会责任。
夜来南风起!细品白居易之诗:口语诗歌虽直白,朗朗上口意蕴长
文章插图

白居易不仅用诗来揭示农民的辛苦,还用它来揭示统治者的恶行。“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是他的主张。除了《观刈麦》,《卖炭翁》、《红线毯》等也既具有代表性。
白居易以诗的形式来对社会和时代发言,创造了一种抵抗的声音,制造了一种反叛的景观。
但也存在一定的弊病,由于白居易曾经是谏官,因此他的诗不可避免地体现了对诗词美学功能存在一定的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夜来南风起!细品白居易之诗:口语诗歌虽直白,朗朗上口意蕴长
文章插图

生活琐事,所见所闻均可成为白居易的写诗素材。无论是前期的讽喻诗,还是后期的闲适伤感诗,都是从身边的小事入手进行创作,生活的画面感十足。
如《采地黄者》里,写一个农民采取地黄,向富家换取马粮以充饥的清洁,来抨击高门大户对农民剥削的残酷性。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采之将何用,持以易餱粮。凌晨荷锄去,薄暮不盈筐。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得光。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采地黄者》
在对小人物的关怀上,白居易做到了极致的“洞察”。
夜来南风起!细品白居易之诗:口语诗歌虽直白,朗朗上口意蕴长
文章插图

由于历经了官场的沉浮,白居易在中晚年时期由关注社会现实转向个人的生活。他随笔记录日常,游山玩水,饮酒赋诗,偶尔也会寄情言志,但只停留于表面而已。如:
三杯蓝尾酒,一碟胶牙糖。——《七年元日对酒五首》
独向檐下眠,觉来半床月。——《早秋独坐》
有酒病不饮,有诗慵不吟。头眩罢垂钓,手痹休抚琴。——《病中宴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