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交#上交迎来特殊听众:细节筑就爱乐之城,让各“声部”人群感受城市长情与温暖

上交#上交迎来特殊听众:细节筑就爱乐之城,让各“声部”人群感受城市长情与温暖
文章插图

在爱乐之城上海,各个“声部”的人群被音乐拥抱。11月30日晚,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迎来特殊的听众——200多位残疾人士在亲朋及志愿者陪伴下,完成暖心音乐之旅。为方便大家观演后早些回家,音乐会提前开场,并在20:00准时结束;为预留充足时间给听众去洗手间,中场休息时间从15分钟延长至20分钟……正如上海交响乐团团长周平所说,“面对不同人群的各种需要,精准、精细而恒久的服务,展现的是一座城市的包容度和温度”。
上交#上交迎来特殊听众:细节筑就爱乐之城,让各“声部”人群感受城市长情与温暖
文章插图

刚过去的11月,上海交响乐团迎来会员俱乐部成立十周年。借着这场公益音乐会的举行,上交向广大会员发出倡议,邀请身边残疾人朋友结伴观演。在日常演出中让老百姓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这正是人民城市满足人民需求的必然。听众李萍说:“上交音乐厅打造的残疾人友好剧场,通过交响乐的感染力,为我们注入了克服困难的信心。”当现场音乐会的温度与暖意,通过不同人群的感知和反馈,形成不同“声部”交织、汇流在一起,谱写成这座城市的文化样貌和幸福指数。
“无缝衔接”的服务,让“轮椅专属座位区”的音效“更完美”
67岁的李萍,是一位残疾人音乐爱好者。11月30日晚,她独自开着残疾车,来到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从抵达剧场到入座观演,李萍心里最大的感受是“方便”。“在志愿者指引下,我的残疾车停在了上交音乐厅的预留车位点。然后,我坐上爱心志愿者推来的轮椅车,乘着垂直电梯到达观演区,并顺利在专属轮椅座位区落座。”剧场无障碍设施得到听众认可的背后,得益于徐汇区残联工作人员此前多次到上交音乐厅测试设施,并把专业建议落细、落小、落实。比如,五间无障碍卫生间均经过仔细检查,确保能正常使用;为坐轮椅进场的残障人士配备两位志愿者,一人负责推车,一人负责引导。
上交#上交迎来特殊听众:细节筑就爱乐之城,让各“声部”人群感受城市长情与温暖
文章插图

不放过一个细节,让艺术之光照拂更多特殊人群,正是城市软实力应有之义。11月30日演出当晚为残疾人提供服务的,是上海交响乐团志愿者服务队员“1380小红人”。37名“小红人”全员上岗,在实名入场、残疾车引导、取票验票、现场指引等岗位上,都有他们的暖心服务。“从陪我上卫生间和休息,到为我拍照留念,看到了我们年轻人身上的大爱。”李萍对志愿者全程陪同、充满人情味的服务感动不已。
在上海,“老外”和Z世代都爱交响乐
11月21日,上海交响乐团助理指挥张橹执棒乐团演绎马勒《第十交响曲》。曲终,场内先是一片寂静,之后才响起如雷掌声。这个国内剧场极其珍贵的“寂静”片刻,凝聚的是场内听众整齐的专业素养和内心共鸣。作为申城乐迷群体的“中流砥柱”——上交俱乐部的会员描绘出一幅上海乐迷群像——在年龄不同、赏乐之路各异的乐迷记忆里,有最直观的上海近几十年的音乐文化生活百态。
上交#上交迎来特殊听众:细节筑就爱乐之城,让各“声部”人群感受城市长情与温暖
文章插图

在学者看来,这其中离不开中国历史最悠久的交响乐团——上海交响乐团对古典音乐听众的培养。尤其是最近十年,越来越多的“老外”、年轻人成为忠实的交响乐粉丝。以意大利人阿列(Andrea)为例,他2006年开始听上海交响演出,2014年加入上海交响乐团会员俱乐部——正是在这一年,乐团从湖南路105号迁至复兴中路1380号。对于记忆里的声音和变化,阿列如数家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