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著名诗人杨克走进新洲中学,与师生畅谈诗歌创作背后的故事

近日 , 2021“花地文学榜”文学榜评委、著名诗人杨克走进福田区新洲中学 , 分享他在诗歌创作方面的心得 , 为学校师生带来一场诗歌盛宴 , 受到在场师生的热烈欢迎 。
“诗是从比喻、想象、联想里来的 , 写作是建立在想象基础上的 , 我们的想象还要和别人的不同 , 还要特别有创造力 。 ”杨克以意大利诗人贾尼罗大里《需要什么》开场 , 以此谈起自己对诗歌创作的感悟 。 “做一张桌子需要木头……做一张桌子 , 只需要花一朵 。 ”他认为 , 学习诗歌可以使想象力更丰富、更有创造性 , 桌子由树木做成并不稀奇 , 但这位意大利诗人另辟蹊径 , 用溯源的方法找到桌子来源于花朵 , 这首诗歌陌生化的想象和联想尤其值得学生们思考和品味 。
【写作|著名诗人杨克走进新洲中学,与师生畅谈诗歌创作背后的故事】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品读诗歌联想的魅力 , 杨克播放了他最为知名的诗歌《我在一颗石榴里看见了我的祖国》朗诵视频 , 现场分享该诗创作过程和诗歌意象的选取 。 在这首诗中他将石榴比喻成祖国 , 石榴的果实、石榴的果膜、石榴果皮的纹理联想到人民、祖国的省份以及祖国东西部的地理环境 。 他认为一首好的诗歌需要关注独特的意象 , 诗人要重视生活化意象的关联性 , 从而创作出新颖的诗歌 。 他还列举了他早年创作的诗歌《天河城广场》 , 这首诗写了广州天河城广场开业时的盛况 , 他关注的焦点是“广场”这个词作为早期政治集会的场所转变为市民从事商业和娱乐活动的地方 。 他告诉学生们 , 诗歌源于对生活细致的观察和体验 , 当社会孕育出新事物时 , 诗人需要有敏锐的眼光 , 察觉出诗歌的新意象 。
《影子》《春》《挑妈妈》《十厘米》《转校生》《我喜欢》《快乐的一家》《石桥·蝌蚪·树荫下》《我看清了风的形状》《夏天到了 , 春天还没来》……在随后的分享会上 , 杨克并未向在场的初一、初二学生讲述太多理论知识 , 而是让不同的学生朗诵这些诗歌 , 逐一进行解读 , 现场气氛热烈活跃 。
“写诗歌就是为了保持我们的赤子之心、童心、童趣 , 对世界充满美好的想象和好奇 。 ”杨克告诉同学们 , 很多小朋友写诗比大人写得都好 。 他举例 , 在座的同学都能写出“橡皮擦把错别字擦掉”的句子 , 而一位学生却写出“灯光是橡皮擦 , 把黑暗擦掉”这样想象力极其丰富的句子 。
在与现场师生互动的环节 , 同学从自身学习出发 , 提出语文写作的困惑 , 询问如何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 。 杨克分享自己在初中写作文的故事 , 他感谢初中语文老师包容他的创新 , 给了他自由创作的空间 , 最终在数年的写作中发现了自己的风格 。 在问及文学与作文的区别时 , 他表示 , 文学是见仁见智的 , 但是写作文是按照规范来书写文章 , 除了应试作文的写法外 , 他建议学生多尝试不同的写作风格 。 有的同学好奇杨克老师的创作灵感来源在哪里 , 杨克表示自己偶尔也会写不出诗歌 , 他鼓励学生们要多读书 , 多走出去外面看看大千世界 。 还有学生甚至走上台 , 请杨克点评自己创作的一首诗歌 。
写作|著名诗人杨克走进新洲中学,与师生畅谈诗歌创作背后的故事
文章图片

讲座结束后 , 师生们仍然围着杨克提问 , 迟迟不肯离去 , 学生对于文学的热爱不会消退 , 他通过这场小小的讲座把诗歌的种子播散在新洲中学这块土地上 , 假以时日 , 诗歌之花终将盛开 。
附:杨克 , 著名诗人 , 现任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中国诗歌学会会长 , 现已出版《杨克的诗》《有关与无关》《我说出了风的形状》等11部中文诗集、4部散文随笔集和1本文集 , 并出版有6种外语诗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