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京华物语丨从俗语中的“五脊六兽”到中国的屋顶文化( 二 )


除了防御工事、城墙、部分大型桥梁、普通住宅、寺庙、皇家宫殿以及在中国常见的牌楼外 , 中国古代建筑绝大多数都是木质结构 。 这是由中国的自然条件决定的 。 不过这里说的自然条件 , 并不是指今天或者近一段时期的自然条件 , 而是中国原始部落定居时期的自然条件 。 当时 , 中国的大部分地区都覆盖着广袤的森林 。 虽然如今的中国木料短缺 , 石质建筑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 但原来的木构建筑风格得以保留 , 且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 这是因为长久以来 , 中国的经济组织形式的本质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 , 原始的木结构建筑基本能够满足这种朴素的需求 。 数百年来 , 木结构建筑不仅用于建造住宅 , 也广泛应用于寺庙、宫殿 。 这也是中国几乎没有古老建筑保存下来的原因 。
中国|京华物语丨从俗语中的“五脊六兽”到中国的屋顶文化
文章图片

济南府火神庙里的钟楼 。 这张照片清楚地展示出大量脊饰 ,展示出脊兽丰富的外形和各自如何排列分布于屋顶之上 。 可以看到 ,这里最主要的母题有龙犬、海豚和龙头 。 与钟楼相邻的一个屋顶也展示了同类型的脊饰 。 济南府的这座寺庙大致建于明朝晚期 。 慕尼黑乔治米勒出版社(原来的福尔克旺出版社)供图 。 《西洋镜:五脊六兽》内页插图 。
中国留存下来的古老建筑最远只能追溯到明代 。 即使是明代建筑 , 留存下来的数量也很少 , 几乎找不到明朝初期的建筑 。 我们对于更为久远时期的中国古老建筑外观的认识 , 完全依赖于古老的图片材料 , 以及墓葬出土的一些陶瓷(房屋)明器 。 然而 , 这些材料也极其贫乏 。 尽管如此 , 如下观点也是绝对没问题的:因为中国社会的经济文化在本质上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 , 因而建筑风格也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 , 使用的建筑材料同样没有多少变化 , 所以说今天的中国建筑同五百年前 , 甚至一千年前的建筑相比 , 并未发生根本变化 。
但中国的建筑不仅仅只是一种木构建筑 , 它还是人类所能想到的最简洁的木构建筑 。 它和所有的木构建筑一样 , 以四柱支撑为基本建筑原则 , 柱子上方是具有保护作用的屋顶 , 柱子和柱子之间通过墙壁连接 。 实际上 , 中国的建筑从来没有跨越这种最简洁的建筑结构 。
今天的中国建筑同样遵循着这种简洁的建筑结构 , 只不过有些建筑的木柱数量更多 , 而那些等级较高的建筑将木柱换成了石柱而已 。 实际上 , 中国建筑由简单的梁柱构成 , 以“间”为基本单位 。 这种简单的梁柱式建筑则是以同样简洁的方法扩展 , 在第一个梁柱式建筑的基础上加建另一个梁柱式建筑 , 或者加建多个梁柱式建筑 , 比如宝塔就是通过这种扩展方式建造而成的 。 居住建筑的扩展则通过在前方和两侧增建单“间”或几“间”来实现 。 甚至皇家宫殿在建造时也按照这种方式进行 , 只不过宫殿不像普通百姓的住房那样一间紧挨着另一间 , 而是雅致地分散于花园当中 。
这种梁柱式建筑结构也由自然条件决定 。 中国气候湿热 , 因此居住在通风条件更好的梁柱式房屋中是最舒适的 。 如前文所述 , 中国的建筑主要由两部分组成:柱子和屋顶 。 即如前文描述过的那样 , 屋顶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 。 所有的中国建筑都是如此 。 在中国建筑构造框架中 , 屋顶是那样令人瞩目 , 以至于几乎会让人误以为中国人根本不是在建房子 , 而只是在建一个屋顶 。 同样 , 宝塔只是一个由多重屋顶构成的建筑 , 是将一个屋顶叠在另一个屋顶上 。
对于中国人而言 , 屋顶在建筑中始终居于最重要的位置 , 这一点在任何地方都不会被放弃 。 中国人不仅给居住建筑、宫殿和寺庙建造屋顶 , 而且在每一扇大门上建造屋顶 , 就连牌坊上也建了屋顶 。 在中国 , 牌坊用于纪念某些造福民众的丰功伟绩 , 它只是用于支撑具有展示性功能的屋顶的基架结构 。 总之 , 中国人的最高建筑理想都蕴藏于屋顶构造之中 , 中国人的建筑兴趣始终都汇聚在屋顶上面 , 可以说没有什么建筑物是没有屋顶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