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最近的一些杂感-20211128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最近的一些杂感-20211128

最近的一些对于职场的思考 , 可以提炼成3个词:延迟决策 , 选择的尺度 , 过度忧虑 , 妥协平衡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最近的一些杂感-20211128】#1 延迟决策
工作中一定有沟通协作的环节 , 有的是跨部门 , 有的是跨中心甚至是和外部的沟通 , 虽然部门墙的问题其实是比较普遍的 , 但是我们还是有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 至少在很多协作推进的过程中不至于太被动 。
我尤其感受很深的是一些跨部门的协作中 , 我体会比较深的有两类场景 , 一种场景是我们在沟通中速战速决 , 在还没有聊清楚前因后果的时候就着急给出一个解决方案 , 甚至大包大揽了 , 但是实际上这个方案不是最合适的方案 , 做着做着就发觉搞不定了 , 这种情况下是很被动 , 而且各方总体的印象也不好 。 第二种场景是过度乐观 , 甚至自负 , 觉得八九不离十的事情 , 可能对于一些讨论的方案不够上心 , 结果随着事情的推进 , 你看到了事情的全貌 , 才发现自己的幼稚 , 但是这个时候你已经丧失了最初平等决策的权利 。
举个例子 , 比如有AB两个部门协作处理一个问题 , 可能A部门的人一眼就猜到了事情的起因 , 所以在沟通前 , B部门还没有说完问题 , A部门就直接抛出了事情的解决方案 , 很快AB部门达成了一致 , 但是实际上解决问题的时候 , A部门发现事情压根不是自己想象的那么回事 , 再要去重新调整方案就比较被动和困难了 , 这个时候A部门会觉得很憋屈 , 明明我是帮助B部门在做事情 , 但是最后自己反而被B部门诟病 , 事情的预期结果也不是那么完美 。

所以对此我也做了一些反思 ,

1)如果彼此不是很熟悉 , 会议开始不要直接抛出结论 , 因为熟悉的过程需要磨合 , 至少对于事情的前因后果有一个把握 , 你不能确定哪些地方会有一些副作用
2)工作量评估不能太乐观 , 至少按照一个运维动作的时间评估 , 大多数人都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 , 哪怕工作量预估只有1分钟也不能说1分钟 , 因为一旦标准提上去一旦用了5分钟 , 对方认为是你能力有问题
3)如果沟通中出现理念的断层 , 无法继续 , 先暂停一下 , 不能自顾自 , 不能打断沟通 如一个具体的协作问题 , 如果没有达成一致 , 我们就先暂缓讨论 , 后续的发起我们会更主动
4)运维侧需要先明确运维成本和风险点 , 推动运维动作需要相应的前置信息 , 不建议默默完成 , 也不要用索取的态度
5)在沟通不明朗的情况下避免大包大揽
6)会议的结论尽可能由发起方来提
#2 职业发展选择
现在很多95后已经开始步入职场 , 很快就会有00后步入职场了 。 对此 , 经常看到的就是很多应届生的职业选择 , 通常氛围两种类型 , 一种是去大厂或者较为有名的公司 , 一种是去一些中小规模的公司 。
相对而言 , 一些大公司的招聘要求是比较高的 , 对于应届生来说可以采用最简单直接的方式就是学历了 , 另外就是面试技巧或者一些相关的辅助测试 , 整体而言 , 一些中小规模的公司相对就没有那么吃香了 。
我们在面试包括职业选择上 , 也了解到很多候选人都同时有多个offer好像这种文化和我们以前是完全不同的 , 我们那个时候还是更多是1:1的绑定形式 , 极少会有1:2的这种offer绑定 , 对于很多候选人来说选择大厂是一种很自然的选择 。

我的个人建议还是需要先确定你的职业方向的选择 , 所谓的大厂不一定面面俱到 , 就跟我们报考大学是一样的 。 你至少在职业方向上有一个相对明确的定位 , 同时如果可以的话 , 可以找一些有经验的学长了解一些行业的情况 , 比如某一个公司有一个开发语言之父在压阵 , 你就慕名而去了 , 但是基本上大概率是你们没有沟通的机会 , 那么这种情况下你其实也是放弃了更多更好的机会 , 而如果在这个方向你能够了解到你入职公司的导师的一些情况 , 其实是相对容易做判断的 , 毕竟就跟大学找导师一样 , 一个好的导师能让你少走很多的弯路 , 不光是在工作 , 还有很多的习惯 , 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