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繁勇|青年作家 | 孟繁勇:以时间轨迹之心,呈现人之所以为人的精彩( 二 )


聚会不欢而散 , 孟繁勇一个人郁闷地回了家 。 连续一周左右的时间 , 孟繁勇一直在思考采访人员朋友的问题 。 当他认为想明白了问题的答案 , 再次约采访人员朋友在同一家小酒馆见面 。 按照约定的时间 , 朋友来了 。 没有点酒 , 只有一凉两热三盘菜 。 没想到朋友仍然摇了摇头 , 告诉孟繁勇 , 从你的故事里 , 我不明白你笔下的人物为什么哭 , 为什么笑 , 为什么伤悲 , 为什么欢乐 , 更看不到喜怒哀乐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
孟繁勇坦诚表示 , 当时的自己确实没有理解上述问题 。 这位采访人员朋友告诉他 , 你回去想吧 , 想明白了你为什么写作 , 以及你想写什么 。 将近半个月的时间 , 孟繁勇一直在思考 , 看似简单的问题 , 越想越有更深刻的含义 。 第三次 , 同样的时间地点 , 他向朋友说出了答案:“写作是我活着的意义与价值 。 我想写人的故事 , 想写人们为什么哭 , 为什么笑 。 人们喜怒哀乐的背后 , 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原因 , 是人活着的价值体现 。 ”
当时的孟繁勇找到了答案 , 却不知道通往答案的道路在哪里 。 他向这位采访人员朋友请教 , 得到建议就是去做一名采访人员 , 去看一看这人间是什么样子 。 真实世界的人们 , 他们是如何努力活着 。 随后 , 这位采访人员朋友又告诉孟繁勇 , 日后切记不要恨他 , 因为采访人员这条路 , 艰难曲折 , 超出想象 。
人的悲欢离合 , 喜怒哀乐的背后是什么 , 需要用一厘米的小切口 , 十公里的大深度来呈现
辞职 , 去当采访人员?说起来简单 , 在那位朋友看来 , 这也就是聊到兴头上 , 当不得真 。 孟繁勇说:“他以为我未必真去辞职 , 实际上我也确实犹豫过 。 ”
那一段时间 , 孟繁勇将此前发表的作品拿出来 , 一页一页认真翻阅 , 越看越不对劲 。 每一个字都出自他的笔下 , 此前满意的作品 , 现在看起来却又苍白无力 。 那些获得好评的作品没有实在的感觉 , 漂亮的语言干巴无味 , 流畅的节奏虚幻缥缈 , 那些故事让他身上冒汗 。 作为以写作为一生志业的人 , 他不想要那样的文字和故事 。 他想要读者从故事中体会到阅读的快乐 , 感悟到文字的魅力 。 “让阅读的时间有价值 , 而不是浪费读者的时间 , 这应该是一个写作者尊重读者 , 并与读者互动的最佳方式 。 ”孟繁勇说 。
当采访人员去 , 去看看这人间 , 让故事有人味儿 , 在写作的道路上再精进——抱着这样的信念 , 孟繁勇辞职 , 离开了原单位 。 他拿着自己发表的作品 , 去了呼和浩特市一家正在招聘采访人员的报社 。 第一天上岗 , 一位段姓负责人把孟繁勇叫到办公室 , 特意叮嘱他 , 新闻报道的特点 , 是新闻事件表面上看只有一厘米的宽度 , 但采访人员扎下去 , 需要有十公里的深度 , 那才是新闻事件背后的真相 。
这个理念对孟繁勇的创作影响深远 , 从他走近新闻现场 , 接触采访对象 , 进入新闻背后的真相 , 更让他对这句话体会极深 。 “其实小说创作也一样 , 人的悲欢离合 , 喜怒哀乐的背后是什么 , 需要用一厘米的小切口 , 十公里的大深度来呈现 。 ”孟繁勇说 。
孟繁勇自己也没有想到 , 采访人员一干就是14年 , 做过文化采访人员、跑过社会新闻 , 当过调查采访人员 , 在国内多家媒体任职 。 在他的报道中 , 有失去独生子的父母 , 街头小商贩、大头娃娃的双亲 , 被强行倒奶的奶农等 。 在采访时被当事人摔坏过录音机 , 暗访时被关进过小黑屋 。 也有事情得到解决时 , 采访对象脸上露出的笑容 , 以及一声简单的谢谢 。 孟繁勇进入新闻事件中当事人的世界 , 知道了他们为什么笑 , 为什么哭 , 在无法支撑的压力下 , 又如何坚强地活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