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庙|京华物语丨从俗语中的“五脊六兽”到中国的屋顶文化( 四 )


如此一来 , 对事物外形的象征性解读就不应居于第一位 , 而应居于第二位 。 无论如何 , 这才是人们理应采取的原则性立场 。 中国屋顶的外形源自天空或者压住太阳的翻覆船只等观点完全是符号象征性的阐释 , 是想象出来的 , 也是源自意识形态的 。 另一方面 , 中国频繁发生的暴雨以及强劲的风暴是无可争辩的事实 。 而在我们生活的地区 , 基本没有那种能与中国的暴风骤雨相提并论的恶劣天气 。 因此 , 基于气候条件产生的基本需求是各种屋顶外形灵感的源泉 , 也就是说 , 在决定屋顶外形方面功能性目的思维是第一位的 , 因而不同地区的屋顶外形也是形态各异的 。 所以屋顶的外形也成为标识和区分各种建筑形式的最重要元素 , 其标识度胜过建筑的其他任何部分 。
正因如此 , 在一个拥有多种不同气候特征的国家里 , 我们会碰到多种类型的屋顶外形 。 在山区 , 冬天会下很大的雪 , 那里的房顶都建成尽可能陡的坡面 , 这样就只会有少量积雪压在屋顶上 。 出于同样的原因 , 山区的屋顶往往大幅度向下方延伸 , 有时檐角甚至会低至房子的底层部分 。 在山区地带绝不会碰到平顶的房子 , 因为这类房子可能会由于平顶上大量积雪而被压塌 。 平原地区的屋顶坡度则很小 。 因为气候温和的地区一般不会出现大雪天气 , 而且房屋必须留有宽阔的采光通道 。
在南方 , 房子为大平顶形式 , 因为南方的人们在屋里生活的时间跟在屋顶生活的时间基本上是一样多的 。 在中国下大雨时往往伴有风暴 , 所以屋顶必须向下倾斜呈坡面状 , 不过坡度很小 。 这样风暴就不会把屋顶掀翻 , 更不会吹倒整座屋子 。 而坡度过陡的屋顶则始终存在这样的危险 。 只有臆想家才会想当然地认为中国屋顶的主要功能是其特别的象征意义 , 纯粹是出于偶然才同时实现了功能性用途 。 在这个关联中 , 我们也得提到中国屋顶使用的建筑材料 。 现在中国的屋顶覆盖的都是瓦件 。
当然情况并非一直如此 , 最初中国的屋顶覆盖的是木瓦 , 木构建筑原来所使用的材料自然都是木质材料 。 一般都认为 , 从木瓦屋顶到砖瓦屋顶的转变大约是在公元前4世纪时完成的 。 该时间节点是有证据佐证的 。 早在汉朝早期 , 即公元前2世纪时 , 就已经存在刻印文字的砖瓦 , 后来还出现了端部印有兽形装饰图案的瓦件 。 因此可以肯定的是 , 最早的无装饰的瓦件可以溯及更久远的时期 。
鉴于砖瓦的古老历史 , 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认为砖瓦屋顶是中国的发明 。 同样也有可能的是 , 和很多其他发明一样 , 砖瓦这一发明在不同的国家有各自独立的发展历史 。 不过假使中国在公元后的头几个世纪里又发明了釉面瓦件工艺 , 那么这也有可能是中国的一项独立发明 。 无论如何 , 从那时起 , 在长达几个世纪的时间里 , 中国都是整个亚洲唯一的屋顶瓦件出口国 。 在那个时期釉面瓦件是除丝绸之外中国最主要的出口产品 。
中国之所以在很早的时候就发明了釉面瓦件技术 , 同样是由其自然条件决定的 。 这一发明是基于屋顶瓦件的功能性目的思维形成的完美解决方案 。 因为未经进一步加工的烧制瓦件有一定的吸水性 , 而上釉的瓦件则绝对不吸水 。 另外 , 釉面瓦件比无釉瓦件坚固得多 。 此处还要提及的一点是 , 屋顶瓦件的形状很明显直接源自木质建筑时代 。 整体上来说瓦件的外形直到今天几乎没有发生过改变 。 木质瓦件原本是半边环形树皮 , 其铺盖方式是交替堆叠 , 一片木瓦叠压在另一片木瓦上 。 后来人们就仿照这种树皮形制 , 以陶土为材质 , 制作成规格标准的砖瓦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