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非马@诗人抬杠趣事:抬杠时既有逻辑,又有气场,甚至流传千古( 二 )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白马非马@诗人抬杠趣事:抬杠时既有逻辑,又有气场,甚至流传千古
文章插图

接下来又替画师毛延寿抬杠。据说昭君得罪了毛延寿,所以被画得不好看,一直也没有得到皇帝宠幸,直到出塞之前皇帝才知道昭君如此美貌,一怒之下斩杀毛延寿。王安石却说,昭君的美貌是画不出来的,这事不能怪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这几句算是比较正常,只有前两句小小的杠了一下,说昭君已经知道出塞后无法回来了,但是仍然穿着汉宫的衣服,为了突出她对故土的思念之情: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最后,这个悲伤的故事,王安石仍然要抬杠。万里之外传来了昭君的消息,虽然大漠苍凉但是也没有想象得那么差。为什么呢?因为你想想当年的阿娇,被贬到长门宫,凄凄惨惨,所以无论大漠还是中原,倒霉起来都是没有区别的。
【 白马非马@诗人抬杠趣事:抬杠时既有逻辑,又有气场,甚至流传千古】像王安石这种杠精,还得另一个杠精来对付,这个杠精就是苏东坡。苏东坡有多能抬杠呢?我随便拿他一首诗举例:
若言弦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这种极致抬杠大法简直让我们无言以对,那么,苏东坡和王安石是怎么抬杠的呢?这个段子是冯梦龙《警世通言》里的,未必是真实,我们聊作一乐。
王安石说苏东坡的“坡”字,意思是“土之皮也”,这个解释还真有几分道理。但是苏东坡开始抬杠:你说土地皮是“坡”,那水的皮就是“波”,那水不但有皮肯定也有骨头。水的骨头是什么呢?按照你的拆字法,就是左边“水”右边“骨”,看来“滑”就是水的骨头啊!
白马非马@诗人抬杠趣事:抬杠时既有逻辑,又有气场,甚至流传千古
文章插图

王安石又说“驷”这个字,这很明显是四匹马啊。苏东坡说,没错没错,“鸠”这个字就是九只鸟的意思,还有典故呢。王安石一本正经地请教典出何处,苏东坡说出自《诗经》:鸣鸠在桑,其子七兮。王安石不解,这不是七只鸟吗,还有两只呢?苏东坡说:你傻啊,这鸟没爹没妈的吗?七只鸟,连爹带妈,一共九只。
后来,苏东坡又看王安石写诗,半首《咏菊》写道:“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东坡一看,大好的抬杠机会啊,菊花怎么可能这么落,于是提笔续道:“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不过王安石也不是省油的灯,先把苏东坡发配到黄州,让他亲眼见着落瓣的菊花,然后又给他出了三副对联,极尽抬杠之能事:
其一:一岁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
其二:七里山塘,行到半塘三里半。
其三:铁瓮城西,金玉银山三宝地。
据说,苏东坡一句也没对出来,不知道后世有没有能对上的就难说了?本篇闲笔到此,同时感谢诗友们的支持与鼓励。
白马非马@诗人抬杠趣事:抬杠时既有逻辑,又有气场,甚至流传千古
文章插图

白马非马@诗人抬杠趣事:抬杠时既有逻辑,又有气场,甚至流传千古
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