衙门@明镜自高悬:一块匾额的多重解读( 二 )


【 衙门@明镜自高悬:一块匾额的多重解读】这段话中,虚堂悬镜所指的并非明察秋毫,而是摒除是非之心,以谋求“惟虚故公,公则生明”的境界。由此可以推断出,在公堂之上的“明镜高悬”四字不仅有明察秋毫、拨云见日之意,更有扫除成见、公则生明的追求。“明镜高悬”既是“秦镜高悬”,也是“虚堂悬镜”。
综合而言,镜有其“洞察”与“明”,正合官员的明察秋毫;又有其“涵容”与“虚”,正合官员的公则生明。可以说,正是镜如此复杂又如此契合官员追求的意象,使得公堂之上的匾额大多被“明镜高悬”所占据。
匾额无言,曾在公堂之上仰望官员的万千百姓或许也未必能读懂其中的故事,甚至镜的文化意象也在岁月的流逝中淡化,但当后人走进那些古旧的衙门,用不解的目光与匾额对视时,依然能体会到一股庄严肃穆的神奇力量,这已然足够。
(文章节选自江隐龙《法律博物馆:文物中的法律故事(中华馆)》,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
来源:法治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