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一根藤:东方人的和合图腾

“一根藤”制作技艺,伴随着我国古老的木作工艺,经过较长的历史演变而来。
木作工艺,可以追溯到六七千年前,是我国土生土长的传统工艺。天台,于三国时期立县,汉朝以前的天台山就存在山越人文化。据推测,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天台人就擅长将树木应用到生活中,学会了简单的木作工艺,比如制作简陋的房屋、木棚、床等。
吉祥@一根藤:东方人的和合图腾
文章插图

秦汉年间,居住在天台的人们在房屋的门窗加装木条,俗称 “方拷”。后来,随着人们审美的逐渐提高,加上工匠不断集思广益,对“方拷”为主的门窗进行改动,将木条斜一下,组成了冰梅纹等简单图案,作为眠床、围栏的装饰。
佛教中的“卍”字代表了佛陀,被运用到天台佛教仪式和庙宇的装饰上。唐代武则天将“卍”字定名为“万”,意思是“吉祥万德之所集”,从此不再为佛教专用,而广泛地被世间所用。于是,深受佛教文化影响的天台人,便将“卍”字符运用到了木花窗、大床上,表达了人们对吉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愿。
吉祥@一根藤:东方人的和合图腾
文章插图

到了宋元时期,民间木作工匠也对木窗装饰进行攻关创新,在天台寺庙、住宅的门窗等家具“拷条”时,于原有直框木作工艺基础上,将条与条交接处的直角改为“外崴”。如此一来,被做成的“卍”字纹图案看来柔和、流畅。这样既以“卍”字纹作为基本线条,穿插连接,自成一体,还进行了如意纹等吉祥图案的设计制作,形成了早期的“一根藤”。
进入明朝,“一根藤”制作技艺臻于完美。相传万历年间,曾督造紫禁城皇极、中极、太极三大殿的工部侍郎张文郁,在天台自家造房子时,将崴角工艺由“外崴”改良为“里外崴”,并启发工匠把中国体现“福禄寿”传统吉祥意义的图案融入门窗之中。这位任职工部侍郎的建筑设计专家张文郁,学识渊博,诗文书画样样精通。他将家族生生不息、绵延不绝的美好祈愿永远地留传给后人,寄寓到天台山“一根藤”工艺的设计与制作上,并将它推向了艺术的巅峰。
吉祥@一根藤:东方人的和合图腾
文章插图
明清以来,“一根藤”常用的吉祥图案逐渐发展到上百种, 有“花瓶插戟”“狮子嬉球”“葫芦宝瓶”“蝴蝶双飞”“凤凰展翅”“鹿衔灵芝”“如意纹”“蝙蝠纹”“万福纹”“寿字纹”等,并运用借代、隐喻、比拟、谐音等表达和合美满的寓意,既具有审美价值,又寄托了天台人美好的情感。
天台山以佛宗道源、山水神秀著称,天台山文化与儒家文化结合,诞生了中国最早的“四民皆本”论;与道教文化的和合,诞生了中国道教南宗;与佛教文化结合,诞生了中国佛教史上第一个宗派;与儒、道、释三教文化的和合,诞生了“三教合一,万善同归”的和合理念。“一根藤”在发展过程中,形状上吸取了天台山上“藤”的勃勃生机的无尽蔓延,文化内涵上吸取了天台地域佛教的生命轮回、法华三昧,道家的天人合一、阴阳和合,最终通过美轮美奂的工艺展现出来。
吉祥@一根藤:东方人的和合图腾
文章插图

工 艺:
“一根藤”是这样炼成的

与其他地区的软条采用整体设计、线锯镂空、雕刻成形的加工方式不同,“一根藤”制作工艺需要深厚的思想文化底蕴,独树一帜的设计思路和扎实的美术功底,质地上好的木材,扎实的木工基础,分毫不差的制作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