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陇西“春场”的历史

春天何时开始 , 总要有个迎接方式来表达人们的内心喜悦吧 , 于是迎春仪式便由此而生 。 从农历二十四节气上说 , 立春即意味着春天的开始 。 一年之计在于春 , 《辞海》载:“立春 , 每年公历二月四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开始” 。 而在立春这一天举行纪念活动的历史悠久 , 远古先民祭祀的“勾芒神” , 是主管农事的春神 。 据文献记载:周朝迎接“立春”的仪式大致如下:立春前三日 , 天子开始斋戒 , 到了立春日 , 亲率三公九卿大夫 , 到东方八里之郊迎春 , 祈求丰收 。 因为勾芒神居住在东方 , 后来迎春活动的地点就规定在东郊了 。
立春|陇西“春场”的历史
本文图片

【立春|陇西“春场”的历史】出了陇西东关就到了春场
宋代《梦粱录》记载:“立春日 , 宰运以下入朝称贺 。 ”这证明迎春活动已经从郊野进入宫廷 , 成为官吏之间的互拜 。 到了清朝 , 迎春仪式更演变为社会瞩目、公民参与的重要民俗活动 。 清人著作《清嘉录》则指出 , 立春祀神祭社的典仪 , 虽然比不上春节正月初一的岁朝 , 但要高于冬至的规模 , 由此可见春天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 民间每到春季 , 还有鞭春牛的习俗 , 又称鞭土牛 , 盛行于唐宋两代 。 卢肇诗:“不得职田饥欲死 , 儿侬何事打春牛” 。 尤其是宋仁宗颁布《土牛经》后使鞭土牛风俗传播更广 , 到了清朝更是盛大风俗文化的重要内容 。 《古代汉语词典》载:“立春前一日有迎春的仪式 , 由人扮‘勾芒神’ , 鞭土牛 , 由地方官行香主礼 , 叫作‘打春’ , 以表示劝农和春耕的开始” 。
立春|陇西“春场”的历史
本文图片

城市开发已到了村子中间
据民间残存手抄笔记:“每年冬至后 , 辰日取壬(北)方水土合泥 , 用桑木或槐木做胎骨 , 植造土牛 。 春牛高四尺(象征四季) , 长八尺(象征八节) , 用桑木做骨架 , 象征农桑旺盛 。 牛头、身、腹、角、耳、尾、膝盖、腣用五色搭配涂染 。 用五色象征年岁(金、木、水、火、土) 。 牛头取色:金年用白色 , 木年用青色 , 水年用黑色 , 火年用红色 , 土年用黄色 。 恰逢:子、寅、辰、午、申、戊年牛口开 , 逢丑、卯、巳、未、酉、亥年牛口合 。
立春|陇西“春场”的历史
本文图片

昔日的打春楼早已被拆除
芒神童子像 , 身高三尺六寸五分(象征一年365天) , 穿黄衣或青衣 , 青腰带或黄腰带 , 平梳两鬓在耳前 , 左手提罨 。 耳行缠鞋套俱全 。 柳枝鞭长二尺四寸(象征二十四节气) , 五色蘸染麻结 。
立春|陇西“春场”的历史
本文图片

打春楼拆除后至今留下的印迹
乾隆版《陇西县志》载:迎春——先期制造土牛 , 至立春前一日 , 主者率僚属吉服出东郭外“春场” , 饮春酒 , 拜芒神 。 礼生赞:“行一跪三叩头礼” 。 礼毕起 。 春鼓乐社移前导 , 先香案 , 次芒神 , 次土牛 , 次吏人 , 次杂职官 , 次佐贰学官 , 次礼生 , 次掌印官 , 迎入城 , 安芒神土牛于仪门之外 , 一揖回署 。 次日 , 某时立春 , 各官行鞭春礼 , 礼生赞:“行一跪三叩头礼” 。 礼毕 , 引主者诣香案前 , 上香奠爵 , 读祝文曰:“某年某月某日某衙门某官某等 , 谨以粢盛庶馐致祭于勾芒氏之神曰:维神职司春令 , 德应苍龙 , 生意诞敷 , 品汇萌达 。 某等忝守是土 , 具礼迎新 , 戴仰神功 , 佑我黎庶 , 尚享” 。 读毕复位 , 礼生赞:行一跪三叩头礼 , 毕 。 主者击鼓三通 , 礼生引各官受彩鞭 , 绕土牛三匝 , 毕 , 遂出土牛 。 以上是迎春祭祀礼第一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