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胜$水浒传聪明的“三人组”处处和宋江作对,结果全都得了善终

元末民初,施耐庵写下了《水浒传》。他以宋朝为背景,描述了一个鲜活的反抗朝廷的农民组织,108人的梁山好汉。好汉们或是得罪权贵,或是背负人命,最后因为“忠义”和“替天行道”走到了一起。

公孙胜$水浒传聪明的“三人组”处处和宋江作对,结果全都得了善终
文章插图

梁山好汉们专杀贪官,替天行道,在百姓口中赢得好名声,但是却成了朝廷的眼中钉。朝廷的想了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案,招安这群草寇去杀叛军。按理来说,招安和梁山好汉的宗旨不符合,他们会拒绝才对,但是一把手宋江却同意了,梁山好汉的第一次内部分裂出现了。有三个人曾经明里暗里和宋江作对,但是最后竟然都得到了善终。而招安的人,最终大部人都死了。

公孙胜$水浒传聪明的“三人组”处处和宋江作对,结果全都得了善终
文章插图

武行者武松
武松是怎么和宋江一步步走向陌生的呢?主要还是两人身份带来的差异,导致看事情的角度不同。武松属于江湖,他看中的是一个“义”字,宋江官家出生,他从小接受的教育让他无法忍受草寇这样的身份。受到百姓爱戴又如何,还不是不入流的盗贼。两人的矛盾是天然存在的,不过招安成了导火索。
武松第一次见宋江,是充满了崇拜的。宋江是江湖上的“及时雨”,而自己不过是背负几条人命,民间送了个“打虎英雄”的称号。再加上宋江很对笼络人心,即便对武松这种藉藉无名之辈,他也关怀备至,两人不仅结拜为兄弟,还送给武松盘缠。

公孙胜$水浒传聪明的“三人组”处处和宋江作对,结果全都得了善终
文章插图

宋江很早就像招安了,他第二次和武松见面的时候,就向武松提起这个事,当时武松并没有反对,但是也表示赞同,但是这并不代表他愿意招安。武松生性就不信任官府,但是宋江刚刚才救了自己的性命,而且自己一个人,说什么也没效果。
后来等到梁山好汉聚集到一起,宋江再次提到招安,武松直接来了一句“今天招安,明天招安,把兄弟们的心都冷了。”武松这一句话像炸药桶一样,反对招安的人纷纷占了出来。不过宋江威严还在,最后招安顺利进行。武松招安后,征战中表现英勇。后来梁山好汉班师回朝,他选择了出家当和尚,最后逃过一劫。

公孙胜$水浒传聪明的“三人组”处处和宋江作对,结果全都得了善终
文章插图

入云龙公孙胜
公孙胜和宋江的关系,一开始就不对付。他作为七星聚义人员之一,在宋江上梁山没多久,就提出要下山侍奉母亲。也正因为如此,公孙胜和宋江的关系,一直磕磕碰碰,不算亲密。后来公孙胜再次回来梁山,也和宋江没多大关系。当时宋江攻打高唐州,就攻不破,这时候他想到了公孙胜。
公孙胜本不想和宋江扯上关系了,但是对方以八个大字压过来“保国安民,替天行道”,公孙胜虽然和宋江不太对付,但是他学一生本领,不就是为了这八个大字努力吗?公孙胜顺利下山了,但是只有一个要求,就是还朝京师时,自己要功成身退,不再搅如凡尘俗世。

公孙胜$水浒传聪明的“三人组”处处和宋江作对,结果全都得了善终
文章插图

在征战过程中,公孙胜多次协助宋江,用术法击破敌军,宋江的军队越战越勇,最后成功取胜。宋江能有这样的成就,公孙胜立下了汗马功劳。到了陈桥驿,公孙胜道别梁山好汉,选择继续修炼。宋江苦苦晚会,但是还没留下公孙胜。
活阎罗阮小七
阮小七和武松差不多,两人都是草根出生,不受封建礼教管教,在他们看来只有忠义二字,没有什么主流不主流的。阮小七曾经是晁盖的坚定支持者,是梁山好汉的元老之一。按照晁盖的行事原则,招安是不可能的。但是宋江却频繁提起这件事,尤其是晁盖去世之后,他号召所有的兄弟们一起招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