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石猴的成佛之路

近来有一种观点,认为取经路上遇到的妖怪假孙悟空,其实就是孙悟空自己。孙悟空打死了自己,完成了向统治者、向既有秩序的妥协,从而纳入到体制之内,失去了自由的生命。
如果不考虑哗众取宠和无限联想的因素,这种观点是有一定道理的。孙悟空的成长,其实是一个不断成长、不断自我否定、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孙悟空$石猴的成佛之路
文章插图

石卵出世,见风化猴,在他生命的最初阶段,它的生活是一种完全自然的状态:“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这时候它的全部生活,只包括两部分:吃、玩。它不需要生产创造,也不需要心灵的寄托,连血缘亲情的束缚都没有。它甚至比一般的动物更加自由。如果没有意外的话,它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生活下去,直到三百四十二年以后,在睡梦中死中。不管是人类的历史,还是文学作品,都不会留下它的痕迹。
孙悟空$石猴的成佛之路
文章插图

也许有的人会说,这样的生活正是我想要的,回归自然,不忘初心,这些不是很时髦的词语吗?但是我们忽略了群猴为什么要进入水帘洞:“我们都进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气。”在看似逍遥的自由生活里,其实充满了威胁,连风雨霜雪雷都无法抵御,就不用说更严重、更意外、更不可测的危险了。
孙悟空$石猴的成佛之路
文章插图

水帘洞中,有石窝、石灶、石碗、石盆、石床、石凳,甚至有一块石碣,写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十个字。虽然是在神话小说中,这些东西明显是生产劳动的成果,而不像山花树果一样是自然产物。也就是说,我们所向往的“回归自然”的原始生活,实际上避免不了无可抵御的风吹雨打的自然灾害;而世外桃源的水帘洞,不过是意外得以享受的前人劳动成果。孙悟空$石猴的成佛之路
文章插图

石猴初探水帘洞,是出于群猴的鼓励:谁能进去出来不受伤,我们就拜它为王。就是从这里开始,石猴与其他动物有了分别,因为它身上有别的猴子所没有的品质——荣誉感。也就是说,从这个时候起,石猴已经开始了从猴到人的转变。孙悟空$石猴的成佛之路
文章插图

既然是人,就难免有思想,有烦恼,有追求。石猴最初的烦恼是“无常”,也就是死亡。产生了这个烦恼,它就要追求长生不老。它乘一叶筏子,从东胜神洲跑到南赡部洲,又到西牛贺洲。注意,这个过程不是单纯的寻找,而是边寻找边学习:它穿上了人类的衣服,学人说话,学人礼仪。它和群猴的交流是“禽有禽言,兽有兽语”,但离开花果山、进入人类社会以后,它开始学习人类的服饰、语言、礼仪。
孙悟空$石猴的成佛之路
文章插图

虽然有人把须菩提祖师看得很神秘,但是事实上在这里,石猴并没有得到它想到的东西。它得到了“孙悟空”这个名字,学会了七十八般变化,学会了筋斗云。但是它的目的长生不老,却没有学会。
我们都很熟悉那个情节,祖师用戒尺打了孙悟空三下,倒背着手走到里面,暗示孙悟空半夜三更到后面来单独传授他。孙悟空如约而至,祖师也高兴地答应:“你近前来,仔细听之,当传与你长生之妙道也”,似乎是教给他长生不老之术,但随后又写到孙悟空“子前午后,自己调息”,实际这是一种调息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