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颢$这首诗被评为描绘金山寺最好的诗篇,却因最后一联饱受争议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崔颢的一首《黄鹤楼》令大诗人李白望楼止笔,从而奠定了这首诗作为吟咏黄鹤楼最好诗篇的地位。其实,这样的事情不止在黄鹤楼发生过,在其他地方也出现过。比如,唐代中期,在镇江润州的金山寺,一位诗人留下一首诗,被后人誉为金山绝唱,令许多后来者望而却步,至此不敢提笔。这就是唐代诗人张祜的《题润州金山寺》。
崔颢$这首诗被评为描绘金山寺最好的诗篇,却因最后一联饱受争议
文章插图

【 崔颢$这首诗被评为描绘金山寺最好的诗篇,却因最后一联饱受争议】题润州金山寺
张祜
一宿金山寺,微茫水国分。
僧归夜船月,龙出晓堂云。
树影中流见,钟声两岸闻。
翻思在朝市,终日醉醺醺。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陈继儒曰:张处士山寺诸什,皆神于诗,非工于诗者能及也。三、四写朝夜幽隐之奇,五、六摹见闻请远之异。金山寺,古今最号胜景,得此诗而益显。自后诗人搁笔,岂我欺哉!《唐风定》:后人不复能措手,几同崔颢《黄鹤》矣。
崔颢$这首诗被评为描绘金山寺最好的诗篇,却因最后一联饱受争议
文章插图

张祜早年寓居苏州,常往来于扬州、杭州等都市,并模山范水,题咏名寺。他的这首诗,就写于这个时期。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期间,江东学子蜂拥而至,都要在他这里参加解试。当时两位著名才子徐凝和张祜曾在此斗过诗。徐凝凭着名句“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力压张祜,拔得头筹。而张祜拿出来比拼的诗句,正是《题润州金山寺》中的“树影中流见,钟声两岸闻”。
崔颢$这首诗被评为描绘金山寺最好的诗篇,却因最后一联饱受争议
文章插图

虽然在这次比赛中张祜失利,而且《题润州金山寺》也不是张祜最好的作品,但在咏金山寺的诗作中,仍然被称为第一。得到世人的充分肯定,被称为“空前绝后”。一方面,这首诗创造了优美清静的意境,在写景上很有特色,其中颔联“僧归夜船月,龙出晓堂云”,写夜色中,山僧披着月色乘船归来;黎明时,白云缭绕,好像龙飞出殿堂。给人留下无限美好的想象。尤其是“树色中流见,钟声两岸闻”一联,写金山上的树木,影落长江中流,清晰可见;金山寺的钟声,声振四野,长江两岸都能听到。影落中流,言寺之四周多树,在中流先见树影,言景之美。钟闻两岸,闻钟而知寺,状境之幽。景美境幽,构成了金山寺一幅优美静谧的画面。
崔颢$这首诗被评为描绘金山寺最好的诗篇,却因最后一联饱受争议
文章插图

另一方面,这首诗真实地反映了中晚唐佛教世俗化的进程,既反映出诗人对佛寺清静之地的羡慕之情,又突出了对尘世生活的厌恶,这正是张祜当时心境的真实写照。张祜三十岁以前,风流倜傥,意气风发,有远大的抱负,很想有一番作为。但是,朝廷宦官专权,妒贤嫉能,个人仕途失意,屡遭排挤,因此张祜心灰意冷,过上了借酒浇愁,放荡不羁的生活。从充满尔虞我诈、争名逐利的尘世,进入到一个清心寡欲、环境清幽的世界,马上给人一种心神俱静、心旷神怡的感受,这就是首联所写的“一宿金山寺,超然离世群。”张祜的遭遇,代表了中晚唐下层文人普遍而共同的心路历程,甚至是与其有相似经历的普通民众的心声,所以引起了人们强烈的共鸣。
崔颢$这首诗被评为描绘金山寺最好的诗篇,却因最后一联饱受争议
文章插图

不但如此,张祜诗中所反映的尘世生活,并不是一味地追求个人享受或功名利禄的,而更多地是为国报效的理想以及才华得不到重用、抱负得不到施展时的苦闷,以及尘世生活的郁郁不得其志,迫使他去寻找栖息心灵的港湾。这一点,是与当时广大士子的心声是共同的。这首诗的尾联“翻思在朝市,终日醉醺醺”,旗帜鲜明地表明了诗人厌恶尘世的态度,干脆利索,掷地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