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宰相与丞相的区别傻傻分不清?宰相不一定是丞相,但丞相一定是宰相

古人常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出将入相”,“相”作为文官的顶点,一直是无数古人追逐的梦想。在各种历史剧里,能够被称为“丞相”或“宰相”的人无一不是位高权重之辈。说起丞相和宰相,平时很多读者傻傻分不清,常常把两者混为一谈,都把它们当成一回事,其实这两者代表的含义并不一样。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丞相”和“宰相”的异同吧。
齐桓公$宰相与丞相的区别傻傻分不清?宰相不一定是丞相,但丞相一定是宰相
文章插图

丞相是一种官职,最早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当时的诸侯们为了方便管理治下的领土,设立了“相国”一职,选拨有能力的人帮助自己处理政事,而丞相则是相国的副手,协助相国工作,也就是给相国打下手。秦国东陵出土的器物上刻有金文:八年相邦薛君、丞相殳。“相”最开始的意思是指“辅助工作的人”,顾名思义“相国”就是指辅助治理国家的人,而“丞”同样有辅佐的含义,不过通常用于官职,指代作为副手的官吏。
最早有关丞相的史册记载出自《史记·秦本纪》,秦武王二年,“初置丞相,樗里疾、甘茂为左右丞相”。樗里疾以智慧闻名于天下,“智囊”这个词语就是根据他的典故演变出来的。而甘茂出身秦国贵族,十二岁拜相的甘罗便是他的后人。不过自权相吕不韦乱政之后,相国一职长年空置,作为副手的丞相逐渐变得重要起来,手中的权力越来越大。秦始皇统一中原之后,设左右丞相,丞相制真正开始在历史舞台上大放光彩。
齐桓公$宰相与丞相的区别傻傻分不清?宰相不一定是丞相,但丞相一定是宰相
文章插图

汉朝初期沿袭秦制,采用的却是先秦时期的相国制度,不过之后丞相很快就取代了相国的位置,汉武帝时期丞相就被列入三公之一,负责辅佐皇帝治国,直到汉哀帝时期,改丞相为大司马,这一官职名称才暂时消失历史中。到了东汉末年,“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再次提出设立丞相一职,由他本人兼任,因此在各种史书或历史剧中,我们常常能看到曹操被称为“曹丞相”。
【 齐桓公$宰相与丞相的区别傻傻分不清?宰相不一定是丞相,但丞相一定是宰相】在曹操统领朝纲时,丞相需要协助皇帝管理一切军国大事,即所谓的“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在吏治上,丞相负责举荐任用人才,考核赏罚,影响官员的升迁贬谪;在法律上,律令法规和相关刑狱事务虽然有专门的官员负责,但这些官员都归属丞相管辖,丞相有权主管律令刑事;在户籍上,全国的档案资料和书籍文件都要收归丞相府保存;在军事上,丞相也承担了一定责任,可以指挥军队,安排边防,地方上若发生叛乱,丞相可以派遣属官前去平叛。
齐桓公$宰相与丞相的区别傻傻分不清?宰相不一定是丞相,但丞相一定是宰相
文章插图

可以说国家的军政大权都握在丞相一人手中,也正是因为曹操的权势滔天,在他的影响下,丞相也成为了百官之长,代表着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巅峰。后来的丞相们虽然不复曹操那样掌握国家命脉,也不一定是当时的最高行政长官,但也同样肩负重任,地位举足轻重,称一句“国之栋梁,朝堂柱石”也不为过。
在这之后,两晋南北朝,隋唐两宋,丞相一职时有时无。三国时期蜀汉政权有过丞相,不过蜀汉政权存在时间不长。东晋初期也曾设过丞相,北朝也有过一段丞相执政的时期,不过丞相存在的时期都很短暂。唐朝采用的是三省六部制,其中并没有丞相这个职位,后来唐玄宗曾设过左右丞相,但玄宗之后又恢复了旧制。宋朝时期的官吏体制臃肿,更加没有丞相这种集中了大量权力的官职,直到南宋孝宗皇帝时期,才将尚书左右仆射改为左右丞相,不过这也只是改了个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