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香港|百余年后,霍元甲的侠义之气仍在他的故乡流传

“万里长城永不倒 , 千里黄河水滔滔 , 江山秀丽 , 叠彩峰岭 , 问我国家哪像染病……”
这是电视剧《大侠霍元甲》主题曲中的几句脍炙人口的歌词 。 1984年春天 , 随着这部影视作品在大陆掀起万人空巷的收视热潮 , “霍元甲”三个字响遍祖国大江南北 , 这位著名爱国武术家的家乡——天津市西青区精武镇小南河村 , 也逐渐为人所知 。
一座城市形成的缘起 , 往往源于河流带来的人口聚居;一方人民的文化志趣 , 也常与水文环境紧密相连 。 在地处“九河下梢”的天津卫 , 市民文化从诞生起便与滔滔河水密不可分 。 天津市西青区被南运河横穿而过 , 西青区精武镇这片土地 , 涌现出霍元甲这位爱国英雄 , 也孕育了流传百余年不衰的精武文化 。
中国香港|百余年后,霍元甲的侠义之气仍在他的故乡流传
文章图片
位于小南河村的霍元甲像和霍元甲纪念馆
学者:九河下梢的环境 催生了霍元甲武术救国思想
与两岸三地影视作品带动的“霍元甲”热不同 , 上世纪80年代以前 , 在霍元甲的故乡精武镇 , 他的名字早已在乡间广泛流传 。
中国香港|百余年后,霍元甲的侠义之气仍在他的故乡流传
文章图片
王洪海手持自己多年来撰写的霍元甲相关书籍
研究霍元甲多年的文化学者王洪海回忆道 , 上世纪70年代初 , 他在小南河村的田间务农时 , 就常听长辈和游伴聊起霍元甲的事迹 。 远近几个村的口口相传中 , 那位名叫霍元甲的爱国武术家 , 成了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 。
中国香港|百余年后,霍元甲的侠义之气仍在他的故乡流传
文章图片
霍元甲30多岁时的照片
改革开放后 , 王洪海开始萌生将人们闲谈中的霍元甲轶事整理成文字的念头 , 并陆续在报纸上发表短篇文章 。 随着上世纪80年代以来霍元甲及其弟子相关的文学、影视作品的传播 , 霍元甲这个名字也与“一代大侠”的称号相连接 , 为人所敬仰 。 王洪海至今仍清楚地记得当年的盛况 , 并回忆起一段趣事 。
“1984年春天 , 由黄元申、米雪等主演的中国香港电视剧《大侠霍元甲》被引进到中国大陆 。 当时我已在报纸上发表过一些霍元甲轶事的文章 , 正在酝酿一部关于霍元甲的长篇小说 。 不过我当时没什么‘流量思维’ , 看到这部电视剧火爆后 , 还担心过会不会没人愿意耐下心读我这部作品了 。 后来 , 时任江苏人民出版社社长得知此事 , 来到我家鼓励我尽快把小说写出来 。 ”
中国香港|百余年后,霍元甲的侠义之气仍在他的故乡流传
文章图片
王洪海以笔名“晨曲”创作的小说《霍元甲》首次出版便印了70多万册
后来 , 王洪海以笔名“晨曲”创作的小说《霍元甲》于1984年7月付梓出版 , 首次印刷便印了70多万册 , “霍元甲”三个字的火热 , 可见一斑 。
如今提及霍元甲 , 人们常会想到他“武术救国”“强国强种”的思想 。 王洪海多年研究认为 , 霍元甲这些思想的形成 , 与他一生在天津的经历见闻密切相关 。 可以说 , 没有天津这座城市 , 没有天津在中国近代历史的独特地位 , 就没有霍元甲这位爱国武术家 。
天津古称天津卫 , 自古因漕运而兴 , 由海河干流和五大支流组成海河水系与京杭大运河交汇于此 , 促进了这座城市近代工商业的繁荣 , 也滋养了运河文化 。 将运河文化深深根植于市民文化中 , 是天津的特色 , 也是霍元甲当年每日感受到的东西 。
“霍元甲20多岁时 , 从小南河村老家来到当时的天津城区 , 在北门外竹竿巷(现天津大胡同附近)帮助好友农劲荪经营怀庆药栈 。 这里靠近三岔河口 , 南来北往客商极多 。 怀庆药栈进、出药材货物 , 都经南运河往返南方 。 ”王洪海介绍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