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国画大师张大千与李秋君的知音情谊在艺术界堪称一段佳话。近期中国嘉德秋拍上一幅张大千馈赠李秋君的《夏山高隐图》再次引发大众关注,而画作背后所承载的深厚情谊更为人所津津乐道。
文章插图
张大千《夏山高隐图》1947年,张大千临摹了元代著名画家王蒙的《夏山高隐图》,并在画中融入了自己的创作思想,这幅被后人点评为张大千“摹古”巅峰之作的《夏山高隐图》其创作之缘是为了感惠徇知——馈赠被张大千引为“人生第一知己”的李秋君。而今距该作品创作之初已匆匆75年过去,此次在中国嘉德秋拍上将得见该画真颜,无论是国画大师的超凡功力,还是画作背后寄托的深情厚谊,都令人唏嘘不已,而这一切也让这幅神秘的画作更增无限魅力。
才女画友 张大千的第一知音
李秋君(1899-1971),字祖云,别署欧湘馆主,出身于宁波名门之家,最初随长兄李祖韩学画山水,后拜女画家吴淑娟为师,素有“沪上才女”之称。她与张大千相识于1919年,那时的张大千刚刚随二哥张善孖从日本学成归国,张李两家本就相交多年,而后来往更加亲密,李秋君常向张大千请教画工,受其影响,也从摹古入手,她的山水深得董源、董其昌画法,风格近似张大千,古朴、凝重,以细腻见长,而她还尤为钟爱古装仕女绘画。
李秋君是一个性情豪爽之人,与张大千以画会友,彼此欣赏,互为知己,她将自己的画斋“欧湘馆”分享给张大千作为其上海的画室“大风堂”。二人经常一起作画,与友人高谈阔论,畅谈书画国事,李秋君还鼓励张大千前往敦煌考察,1946年至1948年,张大千连续三年在上海举办画展都是李秋君一手安排。
借古抒情 高山流水寄知音
相逢有酒且教斟,高山流水遇知音。1947年,张大千画《夏山高隐图》赠李秋君,以表达知音之情。美术评论家黄蒙田先生评论此画时表示:“面对着大千此作,呼吸到一股秀丽、幽深的气息,仿佛进入清凉的层峦叠嶂境界,胸襟大为开朗。不啻为张大千进入艺术成熟期后极为稀见的铭心珍品。”而若论张大千《夏山高隐图》的精妙之处,我们就需仔细品读一番。
借古喻今:原作王蒙的《夏山高隐图》为王蒙57岁画风成熟期的经典之作,1947年张大千画此画时也正是其摹古创作的巅峰时期,王蒙是张大千钻研十几年最为推崇、钟爱、下的功夫最深、获益最多的古代大家,王蒙的这件作品为馈赠友人“彦明征士”( 推测为至正年间华亭县尹张德昭)而作,作为王蒙忠实拥趸的张大千也以此画馈赠“平生第一知己”李秋君,其中情怀不言而喻。
以古为新:张大千摹古但并不一味拘泥于古法单纯临摹,他在基于长期大量的学习积累实践中,借古画的章法布局记录自己的行迹,抒发个人的情怀,《夏山高隐图》便是如此。王蒙的《夏山高隐图》构图繁密,巧妙运用实中求虚,疏密对比之法,营造出一个清谧静寂、可居可游的氛围,境界深邃开阔,画面雄奇苍浑。
张大千的《夏山高隐图》在山水布局与整体恢弘气势上均忠于原作,而在此基础上他又自出机杼:画中重山峻岭,山势深远,中部溪泉层叠,下方房舍俨然,草堂内便服高士身在榻上抚琴,小童子捧盘侍奉左右。这似乎是张大千的一种自我写照。庭前草树丛密,山溪流淌,一派静谧清幽的意境。林间小路上,捧敕征召的官服之人被张大千改为山中隐士,表露出张大千全无功名意愿。王蒙的牛毛皴法被张大千用丰富的方式演绎出来,以墨的厚重和干湿浓淡交替,带出质感的笔路,皴擦引出墨的韵味和色的清润,加强了夏山的季节感。他将近景的空间距离延伸了,中景的山和泉拉近了,流泉扩大成布网状,山石的造型和皴法也有细微的变更,林木屋宇也都参入了自己的新意。
- 唐玄宗&一曲《倾杯乐》 今人对唐人的深情探访
- 唐代|一曲《倾杯乐》 今人对唐人的深情探访
- 山水!张大千何许人也,竟对他佩服至极,其绘画构图设色足以为百年大家
- 繁简$五本腹黑深情男主文:专宠你一生,与你白头到老,绝不负你
- 脂砚#红楼梦:脂砚斋是谁?他不是曹雪芹红颜知己,却和贾元春关系近密
- 嫁入豪门@宋代才女写下一首相思词,一片深情感动了原配,终于成功嫁入豪门
- 诗词!这首诗词美上千年,把深情写到极致,令人感慨万千!
- 张心健$张大千娶了女儿的闺蜜为妻,可是二人生的孩子,却成了人间悲剧
- 欧阳修|最深情的九首宋词,再忙也要背下来!
- 绘画$张大千画的作品,比齐白石作品大气,专家:无法正常估价